四平歷史悠久,遠在殷、週時代就有先人在這裡繁衍,距市區50公里的二龍湖畔燕國古城遺址,是漢民族最早開發東北的見證。歷史上的夫餘、高句麗、契丹、女真、蒙古、滿族、朝鮮族等都在這裡生活過。留下了諸如遼代韓州、金代信州、清代葉赫部落等文化古蹟。加之鐘靈毓秀的山川地貌,風光秀麗的自然景觀更為這塊黑土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是觀光旅遊之首選。 四平物華天寶,地靈人傑。距市區32公里的葉赫滿族鎮,是清代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慈禧、隆裕兩皇后的祖籍地。文有翰林、武有將軍。清末著名愛國將領依克唐阿將軍、打響中華民族抗戰第一槍的馬占山將軍、著名愛國人士杜重遠先生、張學良將軍的夫人於風至女士都出生於這塊土地。四平是東北的軍事重鎮,解放戰爭期間,“四戰四平”名遐中外。 為加快四平旅遊業發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四平旅遊經濟開發區,推出優惠政策,鼓勵興辦旅遊產業,歡迎各界朋友來平投資興業,觀光旅遊,旅遊景區宜人,現有景點20多個,每年接待國內游人達41萬次。 昔日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今日旅遊觀光勝地。 (一)名勝古蹟 1、葉赫風景名勝區:葉赫風景區位於四平市東南部,距離四平約三十公里,總面積68平方公里,集滿族歷史文化特色與自然風光於一體,風格獨特,是我國北方少有的旅遊勝地。葉赫歷史悠久,是滿族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在滿族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葉赫是清初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清末慈禧太后的祖籍地。素以名人故地聞名於世。葉赫山川秀美,集山水古蹟於一體。景區內群山環抱,崗巒起伏,蒼松翠柏,綠柳成蔭,是國家林業部命名的一百個國家級天然森林公園之一。轉山湖旅遊風景區風光秀麗,山水環繞,湖面500畝水域碧波蕩漾,湖水呈“S”型貯存湖區,輕舟溯水,過花岩、穿山峽、繞城山一派仙境;“二龜鎖湖” 、“龜駝城”等自然奇觀更為引人入勝,人稱為“風水寶地”。作為吉林省開放較早的民族旅遊區,滿族歷史文化遺產獨具特色。景區內按規劃建設已形成兩大景區,即“古城文化區”和“轉山湖風景遊藝度假區”;古城文化區內,有東西二城遺址,古驛站、伽藍寺、娘娘廟、蟲王廟等文化古蹟可供旅客參觀瀏覽;轉山湖景區可為遊人提供登山、戲水、度假等服務。經考證現恢復的葉赫那拉古城坐落在轉山湖東城山上,隨山勢而建,雕畫精細,獨具滿族文化特色。高大的箭樓巍峨壯觀,座座四合院再現了女真族濃郁的民俗風情,古城四周城牆環繞,森嚴壁壘,再現了當年古城的雄姿。 葉赫,交通便捷,四葉線公路直通景區。景區內,客運通暢,風雨無阻。葉赫鎮座落在兩大景區中心,現已規劃建設目標為“旅遊城”,是景區內的商貿中心。幾年的建設,電力充足,供水改善,通訊先進。景區內,有轉山湖賓館、民族山莊、度假村、古城樂園等服務設施,可為會議、遊人旅客提供住宿服務。 2、二郎山莊 二郎山莊位於四平市鐵東區山門鎮境內,建於海拔293米的半拉山上,它是“楊二郎趕山”故事的所在地。半拉山相傳是昔日楊二郎奉玉帝旨意,下界為民提山造田時以神鞭力劈而成。風景區由此命名“二郎山莊”,現已開發為省級重點旅遊區。景區由眾多景觀構成。踏上登山的台階,迎面是高大的石樓牌坊,牌樓肩額上是溥杰先生題寫的“二郎山莊”四個大字。山上150米的仿古長廊由“平步亭”、“佛長亭”、“鴛鴦亭”和“垂花門”相連延續。神颱上是手執“起山鞭”,帶著“笑天犬”的楊二郎白玉神像。景區內有二郎神宮、青雲寺、財神堂、觀音堂、歷代帝王宮、美女薈萃宮、十八層地獄等景點,“二郎神宮”、“清去寺”是主要景點,“清雲寺”現為吉林省第一大廟之一。 3、二龍湖 二龍湖位於四平市、遼源市交界處,地跨五縣,像一顆明珠鑲嵌在東遼河上,是吉林省第二大人工湖和重要的旅遊風景區,二龍湖水面八千多公頃,湖面寬廣,水域遼闊,盛產青、草、鰱、鱸、池沼蝦等二十幾個品種魚蝦。二龍湖群山環抱,綠樹成蔭,春有各種候鳥水禽來這裡繁衍棲息,夏天漫山野花競相開放,秋天各種野果、菌、菇信手可採, 冬至白雪皚皚,銀裝素裹。二龍湖自然景觀優美,歷史人文景觀十分豐富。二龍山的傳說美麗動人,赫爾蘇古城,燕園遺址,康熙東巡驛站訴說著久遠的歷史故事。萬寶山,湖心島景色秀麗,遊人如織,如今已成為四平人民生活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4、下三台水庫 在四平市東北部15公里處,有一個兩岸山形奇特,水面寬廣清淨的下三台水庫。水庫東有九箭山,西有老鷹山,群山環抱,風景秀麗,如今,這裡建起了賓館、涼亭,開設了游泳、釣魚等遊覽項目,接待中外遊人。 5、山門風景區 出了四平市區,向東南不遠就能看見平地屹立著一座橫面劈開的山門,岩石裸露,石紋傾斜而下,宛如暗紅色的石流,因為是座“半拉山”,所以人們又叫“半拉山門”。 從山門水庫大堤南側登杏花山,要攀登山腳下的“登天門”和山頂上的“攬月門”之間的3個樣式多異的涼亭連接起來的143階水泥石階,石階兩層,綠樹成蔭,繁花競放。 登上山頂,遠望田野:腳下杏花山松林常翠;東面的石門山,綠樹蔥蔥;北部的半拉山,石光閃爍;西邊的長達山,薄霧開騰,一條數百米的長堤橫臥南北,和攬月門聯成一線,四面青山環抱一灣碧水,一葉輕舟搖碎湖光波影,確是一個令人舒心愜意的好地方。 攀峰亭南側沿山麓漫沿而上的是由七個風格不同的涼亭連成一體的盤山長廊。長廊長三百二十米,廊上繪滿各種壁畫,光彩奪目。遊人至此彷彿置身於北京頤和園的畫廊之中,不禁發出聲聲由衷的讚嘆。人們一邊觀賞著栩栩如生的壁畫,一邊情不自禁地複述著上面的故事。小巧玲瓏的涼亭,可稱是一座座藝術殿堂,難怪人們遊興盎然,流連忘返,在這裡寫下“曲曲雲山路,巍巍攬月門,春風似有意,故醉旅遊人”的詩句。 6、四平戰役紀念館 四平戰役紀念館位於四平市英雄大街,與烈士塔相對,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正門上方鑲嵌著“四平戰役紀念館”七個鎦金大字,為彭真同志親筆題寫。該館初建於1958年,時稱“四平市展覽館”。此後該館多次易名,1987年最後定名為“四平戰役紀念館”。 該館現有工作人員36名,分設文物部、陳列部、保管部、群工部、辦公室等機構,紀念館內設有一個序廳、四個展廳和一個電影錄像廳,館內所陳列的內容包括《四戰四平文物陳列》和《四平地區出土歷史文物陳列》兩個部分。《四戰四平文物陳列》是為紀念解放戰爭期間聞名中外的“四平戰役”而設。《四平地區出土歷史文物陳列》主要陳列內容為四平及周邊地區出土的歷史文物,本館館藏文物極為豐富,多達七萬餘件,其中歷史文物與考古發掘品居多,以遼金文物為大宗;其所收藏文物的另一特點是較完整地保存了解放戰爭時期,特別是四平戰役期間的文物資料。 該館從周一至週日全天開放,觀眾人數年均五萬餘人次。 7、伊通滿族民俗館 伊通滿族民俗館始建於1982年,是全國唯一的展示滿族民俗傳世文物、史料和民俗珍品的專業性博物館。滿族民俗館大樓於1982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建築面積為1350平方米,設有七個展廳,分為歷史遺跡部分,以碑刻、拓片、圖表、照片等歷史資料為主要內容,翔實地記載了滿族在伊通的部分繁衍足跡;傳世文物部分,以家譜、譜書、譜折、敕書、誥命等珍貴文物為主;禮俗部分,以滿族祭祀器具為主;薩滿文化部分,以薩滿祭祀中的神器為主。迄今為止,館藏文物已達310種,共3000餘件。1995年3月,四平市委、市政府將其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5月,本館成為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的學術基地。 8、七星山奇觀 伊通滿族自治縣有七座自西北向東錯落排列的大孤山、小孤山、東尖山、西尖山、馬鞍山、莫里青山。這七座孤山位於縣城西部,橫跨伊通河,長勺一般排列著;峻峭挺拔,各展風姿於平川之上。晨夕望之,籠罩於雲霧之中,為古老的“伊通州”增添了神秘感。 七星山成因的神話傳說 據說,在盤古開天闢地之間,天上有兩組七星:一組北斗,一組南斗,相互輝映。後來分了工,北斗照夜晚,南斗照白天。照夜晚的好說了,太陽一落,北斗值班了,雖然月光很美,但人們還是看到了北斗的光輝,還有人靠著北斗趕路。南斗呢,每天白日出來,有太陽一晃,誰也看不著。天長日久,南斗覺得不是滋味,就和北斗商量換一換,南斗照夜晚,北斗照白天。北斗當然不高興,二者就打起來,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因為北斗星夜出日往,經過磨煉,更加有那麼多人靠它引路,都向著它。打來打去,南斗七顆星“壁哩叭啦”都被打下天庭。七顆星憋著一肚子氣,飄飄悠悠到下界尋找落腳生根之地。找啊找,中原南北,大河上下都找遍了,一直沒有找到可心的地方。有一天,七顆星來到長白山腳下,看到一條山脈由東向西,直連富饒美麗的東北大平原。清亮碧透的伊通河滾滾滔滔像一條玉帶,穿過伊通洲直奔松花江,河兩岸水草豐美,山川壯麗,哥幾個一齊降下云頭,橫跨伊通河,在伊通大地落下了腳。為顯示當年的威風,七顆星像天庭一樣,長勺般擺開,與天上的北斗七星相媲美。 (二)自然保護區 1、七星之首--伊通大孤山旅遊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孤山素以伊通“七星山”之首而享譽國內外。“浸山式”火山機制形成了大量形狀複雜,粗細各異的玄武岩柱狀節理,構成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獨特火山風光。這里山巒疊峰,澗溪成網,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交相輝映,花草植被與珍禽各異,聲色和氣,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十幾年來,這裡雲集國內外地質學者考察光顧。尤其是近年來,地方政府多方籌資數百萬元加大旅遊開發力度,並相繼完成了水、電、通信、交通路、建設路、環山路、登山路以及具有濃郁滿族特色的建築物,現已成為科研考察、觀光旅遊和休閒度假的理想去處。 2、四平山門中生代火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四平山門中生代火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四平山門中生代白堊紀流紋岩柱狀節理地質遺跡)位於吉林省四平市東南11公里的山門鎮及其以東3公里的長條地帶。座標介於東經124°25′35至124°27′45、北緯43°04′至45°之間。區內交通方便,北至四平、東南至葉赫、西南至上二台都有公路相通,往北7公里有平東火車站與鐵路連通。 保護區的中生代紋岩地貌,不僅是一個典型的古火山地貌,而且保存著罕見的完整的雙層柱狀節理構造特徵。它標誌著酸性火山熔岩在特定的古地理環境下所形成的原生構造的特殊性,對山門流紋岩地質地貌的觀察,可以飽賞柱狀節理構築的奇觀,可以追溯一億一千萬年前的古地理、古氣候、古岩漿活動的規律性,用以分析、對比和指導研究現代的構造岩漿活動特徵,有著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特殊的研究意義。 保護區西端與二郎山莊風景區相接,東端與山門水庫風景區毗鄰。山門地質遺跡保護區恰置兩大風景區之間,形成旅遊風光、科普教育及科學考察研究一體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