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位於與山東西部,京杭大運河畔,是魯西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城市格局獨特,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交錯,市內文物古蹟眾多。1998年3月聊城撤地建市,現轄臨清1市和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縣及東昌府區。 聊城市交通便利,全市公路四通八達。濟(南)聊(城)高速公路與濟青高速公路相連通,從聊城1小時可達濟南空港,4小時可達青島海港。京九鐵路縱貫南北,邯濟鐵路、濟-聊-館高速公路橫穿東西,三線相疊,構成“黃金大十字”,使聊城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聊城市地理位置極其優越。京九線縱穿我國8條東西鐵路幹線,邯濟線與濟聊館高速公路橫貫京廣、京九、京滬三大南北交通動脈。這一立體交通網絡,使聊城成為呼南應北、承東接西的山東省第二大交通樞紐。佔地1500畝的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四大新建編組站之一。京九開通後,每天有22對客車從此經過,110列貲車在此組編。借助京九鐵路和亞歐大陸橋的聯接,由聊城可南達香港、北至俄羅斯、西連荷蘭鹿特丹,聊城從對外開放的“腹地”躍為“前沿”,由“內陸”變為“窗口”。 聊城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是國內外客商投資的理想之地。經山東省政府批准,設立了聊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聊城對外加工貿易區。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72平方公里,目前已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開發區興辦實業。為吸引國內外客商來對外加工貿易區投資辦實業,山東省政府賦予聊城許多優惠政策,申請國家批准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待遇和政策,建立了對外加工貿易區開發扶持基金,優先解決區內企業按比例應由中方籌措的差額貸款,優先安排進出口配額和許可證。 對外商在區內徵用的土地實行一次性辦理預徵手續,對區內出口產品的稅收優先足額退還。同時,山東省政府還確定,今後將適宜於加工貿易區的項目,尤其是面向港,澳,東南亞地區的加工裝配項目,優先安排到聊城加工貿易區。國家已批准在聊城設立海關辦事處和保稅倉庫,並允許聊城其他加工企業享有保稅政策,進出口貨物可在當地直接驗收。根據國家和山東省涉外法律,法規,政策,從聊城實際出發,聊城又制定了六個方面二十八項優惠政策,在企業註冊和經營管理,土地徵用、稅收、投資保障、服務等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和優惠。目前,聊城已與世界上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許多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區外商投資企業已達300多家,這些企業經濟效益很好,發展前景廣闊,投資者都得到了許多優惠。聊城,正成為生產要素新的聚集點。 近幾年來,聊城抓住有利時機,加快了對外開放步伐。在火車站附近建成8個大型專用倉儲設施;與濟南鐵路局聯手,投資5500萬元率先修建了大型現代化集裝箱專用貨場,年吞吐能力達12萬噸。6條修建中的鐵路專用線聯接著糧食、棉花、石油、物資等國家級儲備庫及保稅倉庫。由此,聊城豐富的礦藏資源和鮮活的農副產品可源源不斷的上“京九”,走向國內外大市場。聊城國際貨物轉運中心、海關辦事處和陸路口岸正在加緊籌建。道路、通訊、供電等基礎建設全面展開:分別長達10華里的三縱三橫主幹街道,構成了市區的整體框架;通訊已建成數字數據網,連通全國和世界各地;電力上聊城正向山東乃至華東地區最大的電力能源基地邁進,在25萬千瓦發電能力的基礎上,新上的10萬千瓦機組正在加緊建設,4x60萬千瓦發電機組也在規劃建設中。“營造交通樞紐、開放口岸、中心城市三大功能優勢,增強聊城對各類生產要素的吸納力”。聊城蓄勢待發,前途無量。 聊城具有區位、交通、煤炭、電力、水利、旅遊、勞動力、農產品、骨幹企業等多種優勢,不僅是國家商品糧、優質棉、淡水養殖、畜牧、蔬菜五大生產基地,還是中原地區商品集散地。聊城工業已初具規模,具有以電力、汽車、輕紡、機械、造紙為主,食品、醫藥、化工、電子等產品為輔的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山東時風集團、東阿阿膠集團等都是全國知名企業。 “再創聊城輝煌”,聊城人熱切地歡迎國內外朋友來聊投資開發、觀光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