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簡稱「渝」,是中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城市定位是「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重慶市地處中國西南地區,是一個組團式城市,因多山多霧素有山城、霧都的別稱,因夏季天氣炎熱,而有火爐的稱號。位於重慶主城區北部的兩江新區亦是國家級新區、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先行區、內陸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長江上游地區的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和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科學發展的示範視窗。
土家族節日 簡介: 重慶三峽地區主要有土家族、苗族,這兩個既熱情又傳統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節日。心靈手巧的土家族人,在舞蹈上擁有非凡的天賦。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土家族人都要舉行盛大的活動。男女老少穿起節日的盛裝,跳起歡快而熱烈的擺手舞。一時間,滿耳喧天鼓樂,滿眼婆娑舞影。以下為土家族一年的重要節日。 正月十五夜:取杉樹枝,于宅外燒之。是夜,張燈結綵,演戲,玩花燈,舞龍燈,獅子燈,蚌殼燈,通宵達旦,城鄉皆然,叫“鬧元宵”。 三月三日:這天吃蒿子粑粑,叫“蒿子節”。清明插柳葉于門,謂之清,取一年闔家清吉之兆。又以絲棉五色紙制為彩幡,掛于祖墳頂,親族為死者祭掃墳墓,意為掛念親人。 端午節:凡附近寺觀,必印送張真人圖像,至節日必懸掛堂中,小兒輩則以雄黃塗額。是日則食棕子飲菖蒲,系艾蒿懸于門楣。永定及慈利九溪等地,喜于澧水、水賽龍舟。端午節有大小之分,五月初五為小端午,十五為大端午。 八月十五:中秋節吃月餅是土漢共有的習俗。土家人對中秋別有特色,他們披著明媚的月光,去冬瓜園裡偷瓜,給無生育之夫婦送“冬瓜兒(送子)”。 臘月二十九:過趕年,土家人最為隆重的節日是過趕年,即按農曆比漢人提前一天過年,月大的臘月二十九晚上過年,月小在臘月二十八晚上過年。據說明代嘉靖年間,土家先民正準備過年,朝廷突然下了聖旨,調湖廣士兵前往江浙抗倭。為了使馬上就要奮赴抗倭戰場的這批土家官兵過了年再走,就提前一天過年。
重慶航空: 在重慶這樣多山的地區,飛機是安全有效的交通方式。從重慶有直飛全國40多個大中城市的航班,結束重慶之旅後可以飛往新疆烏魯木齊、西藏拉薩或者雲南昆明繼續西部之旅。 江北機場在重慶渝北區兩路鎮,距離市區23公里,有高速公路直達市內。上清寺消防隊附近有民航專車發往江北機場。 市內—機場—市內穿梭巴士服務 發車地點時間:由上清寺—機場,06:00—21:00,每間隔30分鐘發車1班 服務電話:023-63865824 民航售票處:上清寺民航售票中心 查詢電話: 023-63603223、63862643、63862970 鐵路: 有四條主要鐵路幹線交匯于重慶:川黔鐵路、成渝鐵路、渝懷鐵路和襄渝鐵路,並且與全國其他鐵路幹線相連。 重慶市內有三個火車客運站,重慶火車站(菜園壩)、火車南站(九龍坡)和火車北站。除了在上述三個地方有火車票賣以外,市內還有多個微機聯網售票點。 重慶火車站服務電話:023-61681114 公路: 重慶市內到區縣各地以及四川、湖南、貴州等省都有專線長途汽車,班次也很頻繁。但購買車票時一定要到汽車站指定的售票視窗去購買。有些線路的長途車,跑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價錢是不一樣的,只是跑老路的車可以停靠一些沿途的小站,乘坐前要弄清楚。 重慶長途汽車站:開往成都、瀘州、內江、合江、樂山、廣安、大足、榮縣、合川、萬州、忠縣、開縣、福寶、黔江、南川等方向。位於菜園路6號(火車站旁),電話:023-89033877。 重慶汽車站(菜園壩):開往成都、瀘州、黔江及貴陽、習水等方向,是成渝高速公路客運樞紐站。電話:023-63873196 重慶汽車北站:發往鄰水、通江、石永、達川、梁平、萬州、忠縣、開縣。開往遂甯、達縣、鄰水、金刀峽、柳蔭等方向江北紅旗河溝 。電話:023-67634355、67853898 重慶汽車西站(重慶陳家坪汽車站):開往成都、大足、璧山、丁家、江津、永川、銅梁、潼南等方向。位於陳家坪轉盤處。電話:023-89088988、89088897 重慶朝天門客運站: 開往宜賓、南充、瀘州、萬州、涪陵、彭水、黔江、長壽、富順、大足等方向。電話:023-63827432 重慶汽車公路運輸總公司:開往涪陵、長壽、豐都等方向。位於朝天門交通廣場A區(九碼頭斜對面),電話:023-63736778。 南坪汽車總站:開往萬盛、綦江、南川、豐盛、木洞、東泉等方向,位於南坪公車站旁。 電話:023-62909206、62805226。 沙坪壩汽車客運站:開往合川、北碚、廣安、南川、樂山、成都等方向。位於沙坪壩區天陳路58號,電話:023-65347803。 水路: 進出重慶常常選用的交通方式,從重慶出發到長江中下游沿岸各旅遊港口城市都有游輪航班。一年四季除了汛期偶有封航以外,每天都定時發船。 重慶港客運站位址:渝中區信義街18號 售票地點:朝天門重慶港客運站售票大廳 服務電話:023-63100659 63100563 訂票電話:023-63100866 63100563 計程車: 重慶的計程車有兩種:最常見的羚羊計程車(全部是黃色的),起步價5元(3公里),基本租價+返空費,3公里以後每公里1.8元;另一種是福特(包括少量的桑塔納2000)計程車(一般是白色),起步價7元(3公里),基本租價+返空費,3公里後每公里 2.80元。計程車夜間 (22:00-07:00)車費加收加15%。 乘坐計程車下車之後記得一定要向司機索要乘車憑據,比如車票等。特別是在菜園壩火車站之類的外地人流量大的地方,很容易被心黑的計程車司機拉著外地遊客兜圈子。必要時可以記下乘坐的計程車車牌以向社會客運辦公室投訴(電話:023--96096)。 公車: 重慶市內的公共交通車分普通公車、普通巴士車、中級公車、中級巴士車等等。一般上車1元。 服務電話:023-63893778 地鐵: 無
重慶位於北半球副熱帶內陸地區,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夏季因為地形遮罩,所以氣候悶熱,最熱的七月氣溫在27℃~38℃左右,1933年曆史最高溫竟然達到過44℃。重慶的冬天比較溫暖,一月份平均氣溫為7℃,最低極限氣溫是-4℃。 重慶是中國日照時間最短的城市之一。重慶雨季集中在夏秋兩季,年降雨量在1100毫升左右。秋末至初春多霧,因此重慶又有霧都的稱號。有俗語說重慶:春早氣溫不穩定,夏長酷熱多伏旱。秋涼綿綿陰雨天,冬暖少雪雲霧多。
文學
重慶歷史悠久,尤其在近代史上地位突出,加之特有的民風民俗,形成了獨特的文學。
長江從重慶主城區到巫山這一段,航道崎嶇艱難,水流湍急,礁石密佈。古時江上船隻多靠人力推撓或拉纖航行,拉動船隻前進的工人被稱為縴夫,縴夫少則十幾人多則數百人,只有用口號來統一指揮,這樣的口號既是指揮勞動的號令,也是縴夫描繪生活的載體,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口頭文學形式,被稱為「川江號子」。由於現代航運技術的發展,縴夫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川江號子」得以保留,在重慶有專業的川江號子表演團體。
重慶在抗日戰爭期間是中華民國的首都,被佔領地區的大量人口移民至此,其中不乏知名的作家,這一時期在重慶誕生的文學作品數量十分多。重慶在國共內戰期間,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發生激烈政治鬥爭的城市。於是,描寫這一段歷史時期的文學作品具有相當的規模,例如小說《紅岩》、《一雙繡花鞋》。
重慶本地的著名文學家有何其芳、莫懷戚等。
藝術
重慶歷來是長江上游水路交通樞紐,江邊碼頭林立,商船穿梭頻繁,旅人來往如鯽。蜀中、中國西南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這裡都有交融,加上重慶自己獨特的市井文化,形成了碼頭文化。重慶的碼頭文化主要包括方言藝術和茶館文化。袍哥文化是指哥老會、天地會、袍哥會等民間秘密結社內部的江湖義氣對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響。如今在主城區只有在沙坪壩區的磁器口古鎮可略為感受舊時文化。獨特的巴渝文化,鑄就了重慶這塊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化英才不斷湧現,文化佳作業績輝煌,文化藝術空前活躍。 著名畫家有:羅中立,龐茂琨,朱宣咸,蘇葆楨,葉永青等。 巴渝文化代表:川劇(變臉、噴火、巴劇、渝劇)、袍哥文化、碼頭文化、川江號子、蜀繡、龍門陣、重慶方言、川菜等。 文化設施:重慶市館藏文物近30萬件,現已建成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重慶歷史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合川釣魚城博物館、史迪威舊居陳列館、紅岩革命紀念館、歌樂山烈士陵園、中國民間醫藥博物館以及萬州、涪陵、銅梁等區縣博物館共40多個。重慶大劇院、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專案先後啟動。
重慶擁有四川美術學院這樣的全國著名藝術類高等院校,其所在地九龍坡區黃桷坪是重慶的創意藝術聚集區,有大量的藝術工作室、藝術品商店和相關培訓機構,有501藝術中心(亦稱「坦克倉庫」)這樣的藝術集市和黃桷坪塗鴉藝術街等景觀。
重慶最著名的藝術家是羅中立,現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油畫《父親》。
重慶雕塑藝術發達,最具有價值的是城市雕塑,其中位於石板坡長江大橋的《春、夏、秋、冬》是重慶的標誌之一。
清代以前
距今兩萬年至三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末期,已有人類生活在今重慶地區。先秦時期,諸侯國巴國先後在今重慶地區的枳(今重慶市涪陵區)、江州(今重慶市重慶主城區)、墊江(今重慶市合川區)建都。
周莊王八年(前689年),巴、楚國激戰於那處(今湖北荊門縣東南),雙方相持數月,巴人不敵而歸。巴楚之戰時斷時續,幾乎貫穿整個巴史。
周慎靚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張儀入蜀滅巴之後,屯兵江州,築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區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朝天門附近。是為史載重慶建城之始。後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為其一。
漢朝時候巴郡稱江州,為益州刺史部所管轄。魏晉南北朝時期,巴郡先後是荊州、益州、巴州(信州)、楚州的一個下屬單位。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隸屬信州(今重慶奉節),這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唐代延續渝州之稱,為劍南道夔州都督府轄區。
宋代時,屬夔州路管轄,崇寧元年(1102年),渝州改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升重慶府。至此,重慶得名迄今已八百餘年。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統二年(1261年),蒙古軍攻破成都,宋軍退守重慶,彭大雅出任重慶知府。為防禦之需,彭大雅竭盡全力拓修重慶城,向北擴至嘉陵江邊,向西擴至今臨江門、通遠門一線,範圍大致比李嚴擴建的江州城擴大了兩倍,奠定了此後直至明清重慶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正月,重慶被蒙古軍隊攻破,入城時蒙軍遭到激烈抵抗,後蒙軍在重慶大肆屠殺。
元、明、清三代,重慶府之稱延續,為四川行中書省(元)、四川布政使司(明)、四川總督(清)管轄。
清朝開埠時期
1876年9月13日,英國以「滇案」為借口,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英《煙台條約》,其中規定英國可向重慶派駐領事。1890年3月31日,中英簽訂《新訂煙台條約續增專條》,確定重慶作為通商口岸。隨後英商開闢從宜昌到重慶的輪船航線。1891年3月1日,重慶海關在朝天門附近設立。
1895年,清帝國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根據當年4月簽訂的《馬關條約》(日稱為《日清講和條約》)中規定,重慶(連同蘇州、杭州、沙市)成為中國第一批向日本開放的內陸通商口岸。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分別在重慶建立了領事館區,並一同強行划出了部分地盤作為駐軍和安置僑民的區域。法國在重慶南岸區彈子石附近於1901年先後建立了水師碼頭和兵營。
1902年,沙俄在渝中區枇杷山上建立了俄羅斯公館
1912年,德國在南岸區南山上建立了德國公使館。
中華民國時期
1911年,由於修建成渝鐵路案擱淺,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保路運動。
辛亥革命後,1913年,四川軍政府廢府設道,以道統縣。廢重慶府,置川東道,以川東道領導巴縣、江津縣、長壽縣、綦江縣、南川縣、永川縣、榮昌縣、銅梁縣、大足縣、壁山縣、武勝縣、合川縣、江北縣、奉節縣、巫溪縣、巫山縣、雲陽縣、萬縣、開縣、達縣、宣漢縣、開江縣、渠縣、大竹縣、萬源縣、忠縣、酆都縣、墊江縣、梁山縣、酉陽縣、秀山縣、黔江縣、彭水縣、石砫縣、城口縣、涪陵縣等36縣。今重慶主城區,隸屬巴縣。今重慶轄區內除潼南縣以外,悉隸屬川東道。
1921年,劉湘在重慶設置商埠督辦處,任命楊森為督辦,籌辦市政。其時重慶市區範圍未定,權以巴縣城關即今渝中半島部分及原江北縣城附近一帶居民區為轄區。1922年,將商埠督辦處改為市政公所。1926年,又改為商埠督辦公署,拓展城區,開始進行城市建設。1927年,又將商埠督辦公署改為市政廳,潘文華任市長,劃定重慶兩江上下游南北兩岸30華里為市區。但無明確邊界。
1929年重慶從巴縣分離,正式建市,編製為國民政府二級乙等省轄市,首任市長潘文華[。
民國五年(1916年)至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升為院轄市之前,先後7次在重慶設立四川省長行署、四川省長公署、四川督軍公署、四川省政府。是當時四川省實際上的政治中心。
1936年改設四川省代為管理的一等院轄市(即地區代管的直轄市),並管理貴州省桐梓、遵義地區。
1939年5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升格為甲等中央院轄市(即直轄市),重慶亦是既南京、上海、天津、青島、北平後第六個中央院轄市,轄區範圍大致為今重慶主城區,即渝中區、九龍坡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以及江北區、南岸區,而北碚市(今北碚區)為中央行政院和臨時政府所在地[6]。
抗戰陪都
主條目:重慶陪都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抗戰前線每況愈下,1937年7月淞滬會戰打響後不久,國軍便陷入被動,為防止首都被攻陷後陷入混亂,中華民國政府於1937年11月頒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定重慶為戰時首都。16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遵循遷都大計,交代屬下的文官、參軍兩處幹員,清點好中華民國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連夜登船,先離南京而首途重慶。並於12月1日正式辦公,僅僅13天後日軍便攻破南京。
重慶於1937年12月11日正式成為首都。
1937年9月,駐紮重慶的川軍劉湘部攻入日租界,宣布收復租界。
1938年,英國、美國、法國、比利時、德國、瑞士駐中華民國大使館移駐重慶。
1940年再定重慶為永久陪都。
1941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在重慶發表文書與納粹德國宣戰,德國大使館關閉。
1941年12月,韓國流亡政府遷入今渝中區辦公,經過國民政府許可,重慶成為1941-1945年間大韓民國(流亡政府)的臨時駐地,韓國政府臨時辦公場所隨其不斷遷址而時有變化,如楊柳街、石板街,吳師爺巷1號,蓮花池街38號(該處現有「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供參觀)。
在1937年到1944年間,重慶作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來自浙江、湖南、安徽、湖北、江蘇、上海等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百萬移民遷往重慶及其周邊地區,這一群體被重慶本地居民稱作「下江人」。同時,數以萬計的企業、學校,近8萬噸黃金都搬遷至重慶,因此重慶成為戰爭時期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指揮中心。
另外,國民革命軍空軍的作戰飛機,美國志願飛行團「飛虎隊」都曾經駐紮在重慶。
在抗戰中,重慶共組織川軍62萬人,占川軍總數的一半還要多,是川軍的絕對主力。出川作戰的57個師中,有一半以上的部隊均是重慶籍士兵。
主條目:重慶大轟炸
重慶是中國戰場最激烈,雙方損失最嚴重的空戰戰場之一。據統計,在重慶大轟炸中,日機空襲重慶共達218次,出動飛機9513架次,投彈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傷14100人,炸毀房屋17608幢,有30所學校曾被轟炸。國民革命軍空軍出動3117架次,擊落日機191架,擊傷400餘架,擊斃日軍飛行員375人,中國軍隊損失飛機277架,有224名空軍飛行員在空戰中犧牲。重慶是中國戰場上最大規模的空戰戰場。
後蔣中正在渝中區鄒容路與五四路口設立「精神堡壘」昭示國民政府與重慶人民抗戰到底,願戰敗而亡不願投降而亡的決心[21]。在渝中區人民公園有重慶市消防人員殉職紀念碑[22],在臨江門都市廣場附近亦有重慶大轟炸紀念遺址[23]。
1941年6月5日,位於重慶市渝中區公共防空大隧道中,躲避日軍地毯式戰略轟炸的7764名市民窒息死亡,釀成「大隧道慘案」,是重慶作為首都3年來單日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
據1980年代不完全統計,重慶的陪都遺迹有近400處,隨著重慶數十年大規模建設,有些遺址已不復存在。現存有代表性的遺迹主要有兩類,一是蔣介石、宋美齡等要人的官邸、舊居;二是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戰在渝留下的紀念地,如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的舊址。位於重慶南山上的黃山國民政府遺址與總統官邸和位於渝中區的紅岩村遺址(原屬沙坪壩區)是重慶抗戰文化中具有代表性、保存最完整和相對集中的一處文物大遺址。
1945年,中日戰爭結束,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在其後的制憲國大中,雖未規定中華民國首都之所在,但卻以法律形式規定重慶為永久陪都,國民政府在1949年播遷台灣後,重慶作為中華民國的永久陪都之法律地位,至今依然有效。
國共內戰時期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政府(中國國民黨)同中囯共產黨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史稱「重慶談判」。
1946年2月10日,重慶市區較場口在舉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時發生騷亂事件,李公朴、施復亮稱其遭到「毆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聞記者及勞協會員等六十餘人也被「打傷」。中華人民共和國後來稱其為「血案」「慘案」,而中華民國方面則稱之為「較場口事件」。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2日,重慶發生火災,延燒十八小時,死亡近萬人,全市精華損失大半,中國國民黨指中國共產黨縱火(據《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四冊895頁),史稱九二火災。同月九日,南岸大火,焚燬八十餘家。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1日,總統令公布政府將於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辦公
解放軍攻佔重慶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3日,李宗仁代總統由穗飛桂林,行政院各首長由穗遷渝。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5日,宣佈國民政府正式在渝辦公。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0月18日,陪都各界歡迎政府遷渝大會。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重慶的南泉戰役打響。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1月17日,美國宣佈關閉駐重慶領事館。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1月2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直接授權中統對關押於渣滓洞、白公館的中共政治犯進行「最後解決」,400多中共政治犯被處決,後被稱為11.27事件。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1月28日,國民政府由渝移蓉。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一次直轄時期
1949年11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重慶,隨後成為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一年半以後撤銷),為西南大區代管的中央直轄市,而當時西南大區駐地亦設在重慶。
1952年6月,經過2年的突擊式修建,連接四川省省會成都與當時的中央直轄市重慶的成渝鐵路完工,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線。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命令嘉獎西南鐵路工程局兩年修通成渝路,實現了四川人民40年的修路願望。毛澤東為此親筆題寫「慶賀成渝鐵路通車,繼續努力修築天成路」。
1954年7月,西南大區、川東行署區撤銷,川東行署區首府北碚市併入重慶,重慶市從直轄市降為省轄市,重新併入四川省。
四川省治時期
1964年,北部灣事件爆發,三線建設開始,重慶成為三線建設的核心城市。從1964年至1968年4年間,從上海、江蘇、東北等地內遷三線職工27萬餘人,占重慶當時企業職工的1/4以上。
1965年和1979年,全國三線建設重點控制鐵路工程川黔鐵路和襄渝鐵路相繼通車。
1975年,重慶主城區三線建設內遷而來的外來職工達到最高峰,總人數43.5萬人,占當時重慶市區人口的1/4。
1969年-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重慶地區出現武鬥,市區工業受到嚴重破壞,部分街道被夷為平地,由於兵工廠眾多,重慶是全國武鬥最嚴重的地區,共計死亡1170人,傷7000餘人,失蹤600餘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億元,其中發生在九龍坡區幾個軍工企業間的楊家坪武鬥轟動全國,現沙坪壩區沙坪壩公園保留有全國唯一留存的紅衛兵公墓。
1983年,永川地區八個縣併入重慶市,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的計劃單列市。
1992年重慶闢為沿江開放城市。
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慶市代管四川省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
第二次直轄時期
1997年3月14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將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合并恢復設立重慶直轄市的議案;同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政府機構正式重新掛牌。
2005年10月,第五屆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在重慶召開,並指定重慶為常任主辦城市。共有41個國家和地區、123個城市參會。
2009年1月16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重慶市統籌城鄉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號),把重慶市確定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使重慶市在「農轉非」等統籌城鄉的體制問題的改革上可以先試先行。
2009年7月16日,科技部正式授予重慶渝北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牌匾。
2010年2月,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製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年版草案)》中,擬將重慶由區域中心城市提升為國家中心城市。
2010年6月18日,重慶兩江新區作為經濟管理區正式掛牌成立,是中國內陸地區的超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限制的新區。
重慶菜麻辣味特別重,遠勝於川菜之上,而且多系街邊餐飲江湖小店原創,所以有又渝派川菜的說法。每年都有很多重慶新菜推出,也很快被其他城市的餐館克隆,但為了迎合當地的口味,其他城市的“重慶江湖菜”味道已經完全不地道了。但外地初到的遊客千萬不可多貪麻辣開胃的重慶菜,否則很容易引起腸胃不適。
重慶火鍋發源于長江之濱。最初為船夫和縴夫所創。現在重慶當地比較出名的火鍋店有“德莊”、“蘇大姐”、“巴鄉魚頭”、“小天鵝”等等,基本上都在南濱路的餐飲娛樂街上設有分店。如果受不了麻辣的刺激,可以選擇麻辣、清湯底料分隔的“鴛鴦火鍋”。“小火鍋”是重慶火鍋的簡縮版本,解放碑臨江門來龍巷的小火鍋一條街久負盛名。
下麵介紹幾條重慶出名的美食街和最火爆的餐飲名店。 南濱路美食街
重慶最亮麗的美食街。緊靠長江南岸,雲集了大江南北各地菜系,以中餐火鍋為龍頭,多家重慶知名餐飲企業鶴立其中,如陶然居、外婆橋、順風123、老院子·老店等。
位址:南岸區南濱路 泉水雞一條街
這裡大都以農家樂形式經營,家家都以烹煮泉水雞為長。品泉水雞,聞桂花香,喝桂花酒,嘗南山野菜,是很多饕餮眼中的至高享受。每年還有盛大的“南山泉水雞文化節”呢。 位址:南岸區黃角埡鎮(南山腳下) 楊家坪直港大道美食街
街道兩邊全是各種特色的餐飲鋪面,中餐、火鍋、西餐、休閒娛樂交叉其間。其特點是店鋪多,種類齊,大眾中檔消費。知名餐企有菜香源、秦媽、醉和春、武陵山珍等。
位址:九龍坡區楊家坪直港大道 解放碑中央商務區美食街
這裡擁有重慶各式各樣的名小吃,如酸辣粉、涼麵、重慶擔擔麵、山城小湯元、王鴨子等,是重慶市的名小吃中心。
位址:渝中區解放碑八一路 三峽廣場美食街
與其他美食街不同,這裡占地較廣,每個單店規模較大,檔次也較高,知名的如陶然居、李聚德大酒樓、大宅門菜坊、蘇大姐、秦媽、德莊等。
位址:沙坪壩三峽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