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是華夏文明最重要、最集中的發源地之一,早在100萬年前就有藍田人在此生息勞作,從西元前11世紀起,歷史上先後有13個朝代在此建都。 陝西省是我國文物古跡薈萃之地,有“天然歷史博物館”之稱:古長安城的遺跡、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壯觀雄偉的大小72座帝陵……博大悠遠的華夏文明使每一個初到陝西的人都不自覺地挖掘內心深處的懷古悠思。 陝西不僅文物古跡眾多,而且自然風光綺麗:有靈秀險峻的西嶽華山和臨潼驪山;有激流澎湃的黃河壺口瀑布;還有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為主的生態旅遊區。 陝北高原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根據地,更是陝西民俗風情的發源地:高亢的秦腔、激昂的鑼鼓、精湛的剪紙和極富生活氣息的農民畫等,無不以其厚重的文化底韻和獨特的黃土風情吸引了越來越多關注的目光。流傳在陝西民間的民諺“關中八大怪”,展現了關中的傳統民風、民情、民俗。 第一怪 房子半邊蓋 關中農村的房屋,如同把雙坡形式的房屋從中間一刀切開,背面是從屋頂到地面的一堵高牆。另一面是斜坡的屋面,這名獨特的“半邊式”建築在國內其他地方是罕見的。 第二怪 手帕頭上戴 關中一帶的中老年婦女都喜歡頭上頂一幅大手帕。手帕前邊的兩隻角打成兩個“結兒”用髮夾別住,後面的兩隻角任其飄拂。戴手帕的目的,既可以防止太陽直射頭頂同時起到了防塵的效果。 第三怪 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白瓷青花大碗,最大的碗口直徑將近1尺,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莊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蹲在一起,邊津津有味地吃飯邊拉著話,這就是“老碗會“。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累,所以吃飯也多。出門用老碗盛一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第四怪 麵條像腰帶 關中的麵條特別寬,好似腰帶一般,人稱“褲帶面”。正宗關中人做的面比現在城市裏通常所吃的“褲帶面”更為誇張: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與硬幣差不多,似足“褲帶”,一根麵條有時足夠一頓飯。面煮熟後撈在碗裏,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饑。 第五怪 鍋盔賽鍋蓋 鍋盔是一種形如鍋蓋的發麵餅,草帽大小,成品重量足有10斤左右,吃時切開,可一連吃好幾天,而且炎夏半月不變味,隆冬百日不變質。相傳,女媧在驪山“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死後被尊為“驪山老母”。為了緬懷這位造福人類的女神,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女媧生日這天,人們都要烙餅紀念。餅烙熟後,先向房上扔一張,叫做“補天”;再往地上扔一張,叫做“補地”。既是補天補地之餅,當然就越烙越大了。 第六怪 油潑辣子一道菜 油潑辣子是關中人家的看家菜,不論是拌面夾餅,還是啜粥吃饃,都少不了它。故有“無辣不下飯,無辣不成席”之說。人們都知道四川、湖南人最愛吃辣子,殊不知關中人把辣子視命根子。 第七怪 唱戲吼起來 這裏唱戲指唱“秦腔”,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說:“唱秦腔,一是舞臺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觀眾也連聲叫“好”,當地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解饞”、“嫽咋咧(好極了)。” 第八怪 板凳不坐蹲起來 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基本都要蹲在一起開“老碗會”,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冬天寒冷,人們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來娛樂消遣。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習慣。 黃土高原 關中幾乎皆是平原,而陝北與關中不同,是典型的黃土高原。陝北黃土高原是我國黃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基本地貌類型是黃土原、梁、峁、溝。原,是黃土高原經過現代溝壑分割後留存下來的高原面。梁、峁,是黃土原經溝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黃土丘陵。溝,大都是流水集中進行線狀侵蝕並伴以滑塌、瀉溜的結果。這種特殊地貌使地表千溝萬壑,望去則雄渾壯麗,有一番別樣的美感。 如今的黃土高原上也意識到了綠化的重要,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黃土地為植被所覆蓋,黃綠相間,蒼茫中不乏生機。原上一望,氣象渾厚而不失生氣,猶如高山之上;溝底走來, 偶有溪水相伴,牛羊成群,猶如峽谷。 陝北窯洞 窯洞是陝北這片土地上最具特色的建築了,這裏的窯洞分為土窯洞和石窯洞兩種。黃土窯洞是最原始和最普遍的窯洞形式。在革命聖地延安,許多重要的革命遺址所在地都是土窯洞。窯洞裏的陳設簡單樸素,木桌、木椅、土炕是當時一般的農家的物什,就連當年中央的最高領導居住的地方也是這樣。 石窯洞是用石條或磚築成的,是陝北人民對土窯洞的發展和創新。如今的延安和榆林已經有了許多石窯洞。這種窯洞堅固耐用,更加安全,居住也可以更加舒適一些。 在陝北,參觀窯洞時總是人群熙攘,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投來驚奇的目光。過去土裏土氣的窯洞成了陝北旅遊的一大景觀。而更有意義的是,延安的窯洞不僅是歷史和民俗上的特別篇章,還是中國革命歷程的見證。 秦腔 秦腔又稱“亂彈”,是陝西獨具特色的地方戲曲,也是我國民族戲曲藝術中最古老的聲腔藝術。秦腔在古時陝、甘、寧一帶民間歌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主要流行於西北各地,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點。秦腔有十餘種角色,唱腔、臉譜、身段等都自成體系。秦腔聲調高昂激揚,強烈急促,幾近於吼,唱起來帶有一種悲壯肅殺之氣,是陝西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秦腔所保留的劇碼達700多個,為各劇種之首。西安市五一劇團(東木頭市146號)、易俗大劇院等地常有秦腔表演。
漢中武侯祠春節文化廟會 時間:每年春節期間 武侯祠春節文化廟會是人們紀念諸葛亮而自發形成的,已傳承千餘年,是陝南最具影響力的旅遊節慶活動之一。期間有古典秦腔戲、少林武術對抗賽、民間秧歌、舞獅、彩船等文藝演出;還將舉辦書畫、攝影、燈展及猜謎活動;民間雜耍、民間工藝品銷售、當地的風味小吃會聚一堂,精彩紛呈,引人入勝。 .................................................................................................................................... “延安過大年”秧歌節 時間:每年農曆正月十五 秧歌節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舉辦,是每年一度的“延安過大年”活動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已連續舉辦長達十五年之久,在陝北地區頗具影響力。 秧歌匯演集陝北民間社火、鄉土秧歌、鼓類藝術、說唱藝術、民間器樂表演於一體,是延安最重要的旅遊節慶活動。主要活動有:陝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宜川胸鼓、洛川蹩鼓、黃龍獵鼓、志丹扇鼓、延川大秧歌、子長嗩呐、甘泉蓮花舞等。 .................................................................................................................................... 藥王山廟會 時間:每年農曆二月初二至二月十一 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四方群眾在藥王山聚會,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醫藥學家孫思邈。自唐宋朝一直延續到今天,藥王山古會約定俗成,經久不衰。每年二月二古會期間朝山觀光者多達數十萬之眾,而且中外專家學者登山科研考察以及四方攬勝者常年不斷。藥王故里的二月廟會亦遊人眾多。 孫思邈一生博學精醫,道德高尚,為醫不仕,深得人民群眾的景仰。相傳,唐太宗李世民曾親自來藥王山南庵拜見孫思邈,頌孫思邈為“名魁大醫”、“百代之師”,封以高官,孫公固辭不受,唐太宗又封他為“藥王”。老百姓稱頌孫思邈為“藥王爺”,這種尊稱一直流傳至今。 人們把孫思邈的功績與天比與地齊。古人稱天為一地為二,紀念藥王的廟會就定在二月初二。當時,民謠傳:“二月二,龍抬頭,洞門開”。於是二月二日成為古會開幕之日。這一天,由孫思邈的舅家——孝義坊雷氏家庭派代表上山,鼓樂鳴炮,設祭施禮,打開一天門,廟會正式開始,會期10天,熱鬧非凡。二月初八到十一日為盛會期,這幾天更是人流如潮。有的敬表焚香祈福驅疫,有的暢遊聖山喜得靈氣,都求藥王保佑萬事如意。二月十日,群眾稱為正會,算是廟會的最高潮。這天山上山下都有龍燈社火,通元橋上會唱大戲歌頌藥王。 .................................................................................................................................... 安康漢陰油菜花節 時間:每年3月下旬 每年3月下旬,在安康漢陰會舉辦“漢陰油菜花節”。此時陝南漢陰早已是花的海洋,境內月河川道齊齊盛開的數十萬畝油菜花,與遠山近嶺的桃花、李花及山野花交相輝映,形成一幅美麗動人的春的畫面。 漢陰從2006年起開始舉辦油菜花節大型旅遊節慶活動,於2007年被中國產業年會評定為“中國十大花卉節慶”。 .................................................................................................................................... 西安長安國際書法年會 時間: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 中國長安國際書法年會,是由陝西省旅遊局主辦的一項大型的國際書法交流活動。漢字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具有幾千年的歷史。長安(今西安)既是歷代書法名家輩出的地方,又是保存歷代書法名作碑石最多的地方,被譽為“書法之鄉”。長安國際書法年會於1986年舉辦第一屆,每年吸引眾多的海內外書法名流前來參加獻藝,在國內外有重要的影響。 長安國際書法年會為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舉辦。屆時,海內外的書法名家和書法愛好者將雲集古城,切磋技藝,交流經驗。年會主要內容有:大型仿唐代雁塔題名儀式;歷代名人墨蹟展覽;中外書法家筆會;優質文房四寶展銷;書法理論研討會,參觀碑林、石門十三品活動等。 .................................................................................................................................... 漢中武侯墓清明文化旅遊節 時間:每年清明節期間,為期一周 武侯墓清明文化旅遊節前身為“武侯墓清明文化廟會”,是陝南最大的古文化廟會活動,延續近兩千年。 由於諸葛亮被譽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受到歷代人們的敬仰,傳說諸葛亮死後葬於勉縣定軍山下後,各地百姓紛紛私祭於道陌上。西元263年,後主劉禪才順從民意,近墓立祠,為諸葛亮修建了第一座祠廟(今武侯墓廟宇),並在墓前植柏樹五十四株,喻諸葛亮在生之年。同時規定“修祠之後,凡親屬臣吏、百姓祭武侯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祭,以崇正禮”。於是掃墓、祭廟憑弔武侯的禮節“始從之”。武侯墓就成了唯一祭祀諸葛亮的場所而世代延續,形成了如今每逢清明時節武侯墓數十萬人祭祀、憑弔諸葛亮的傳統文化活動。 到了現代,勉縣人民政府每年此時在此舉行規模盛大的文化旅遊活動和祭祀活動,形成了有戲劇、雜技、遊園、展覽、民間文藝、物資交流、購物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旅遊節活動。同時,地方小吃、傳統工藝品、歌舞演出等都將彙集於此。 聯繫電話:0916-3316453 .................................................................................................................................... 安康龍舟節 時間:每年“五一”期間 賽龍舟,又叫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也是中國民間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安康市北靠秦嶺、南依巴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深受楚文化影響,民間自古喜龍舟。每逢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漢江兩岸群眾都會用劃龍舟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2000年端午節,安康市舉辦了首屆龍舟節,後來又將這一盛事改在“五一” 期間舉辦。 除了競速比賽等傳統項目外,特色項目“群雄鬧漢江”——搶鴨子是安康龍舟賽的一大看點。當數十隻鴨子被拋入江中時,各條龍船奮力劃近,展開緊張激烈的水上追逐。舟上健兒翻身入江,爭搶在水上驚遊亂撲的鴨子。 安康龍舟節堅持以“生態旅遊興安康”為主題,一年一度的龍舟賽被賦予了漢水文化、生態旅遊、經貿洽談等更豐富的內容。龍舟節期間還有“陝南民歌大獎賽”、“夜賞漢江”等旅遊活動。 .................................................................................................................................... 西安兵馬俑石榴節 時間:每年9月中旬 西安臨潼既是兵馬俑的故鄉,又是享譽全國的石榴產地。每到秋高氣爽之時,亦正值旅遊旺季,火紅的石榴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更為驪山增輝添色。西安兵馬俑石榴節把這兩項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可使旅遊客同時滿足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 兵馬俑石榴節為每年9月中旬在臨潼舉行,為期一星期。其主要活動為參觀兵馬俑、華清池貴妃浴旅遊、萬畝石榴園觀賞及品嘗、傳統石榴節慶、驪山古烽火臺點火儀式等。 ....................................................................................................................................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 時間:每年9月 西安古文化藝術節是西安市的一項大型的文化旅遊節慶活動,從1990年開始,每年金秋9月舉辦。古文化藝術節薈萃了陝西民間藝術精華,內容豐富。主要活動項目有: 宮廷儀仗鑼鼓;高蹺、旱船、竹馬、耍獅、舞龍等表演;大型宮廷焰火;街頭社火表演;大型文藝節目,如大型音樂歌舞《長安瑰寶》、《絲路風情》、《長安神韻》、《秦俑魂》、《鳳鳴長安》等;深受海內外賓客歡迎的仿唐樂舞;陝西地方戲秦腔、眉戶、碗碗腔、木偶、皮影等;古城牆藝苑,舉行別開生面古城牆夜景夜市入城式,來賓通過南門吊橋,魚貫而入,進入甕城,然後登上古城牆,盡情觀賞文藝、武術、氣功和仿唐鬥雞表演等,參與各種遊樂項目;民間工藝品和紀念品展銷。 .................................................................................................................................... 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友誼賽 時間:每年11月第1個周日 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從1993年開始舉辦,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力。2003年西安城牆國際馬拉松賽被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旅遊局命名為“全國體育旅遊金牌賽事”。比賽期間,會在西安古城牆上舉行男、女組5公里、10公里及半程馬拉松賽。
航空: 陝西的西安、延安、榆林、安康、漢中都有機場。其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是西北地方最大的機場,也是中國第四大機場;其次延安機場的航班和航線也較多。安康和漢中的機場目前只有往返于西安的航班。榆林機場有往返于北京及西安的航班。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位於西安市西北部、咸陽市郊,有往來國內各大城市以及日本、泰國、韓國等國家的航班。機場距西安市中心47公里,有機場高速公路連通,由市區1小時左右可達。從西安市區乘計程車去機場花費為100元左右。 延安機場位於延安市區東二十裏鋪,主要為來往于西安、北京、太原等城市的航班。 鐵路: 陝西省鐵路客運發達,隴海線大動脈穿境而過,並有其他線路貫通全境、連通省外,從全國各大中城市均可乘火車往來陝西。 省會西安是中國華北、華東、中南、中原溝通西南、西北地方的鐵路交通樞紐,隴海鐵路穿境而過。東有西(安)候(馬)線,西北與寶(雞)天(水)線、蘭(州)新(疆)線相接,西南與寶(雞)成(都)線相連,境內有西(安)延(安)線、西(安)韓(城)線、西(安)餘(下)線、咸(陽)銅(川)線、西(安)(安)康線等鐵路網路,鐵路線向四周網狀展開,有發往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列車。其他各地級市及下轄部分市縣區均有鐵路客運,出行方便。 公路: 陝西的公路交通以西安為中心向四周輻射。 西安是僅次於北京的全國第二大公路交通樞紐,共有9條國道呈放射狀通往全國各地。西寶、西銅、西臨等多條高速公路網狀四周擴展,加強了西安與各地的交通。西安市有多個長途客運站,有發往外省和省內區縣的300多個客運班線。 陝西境內其他市縣區及下轄的村鎮等都有各等級的公路相通。 水路: 無
陝西的最佳旅遊時間一般為春季與秋季。到陝西旅遊,探訪各處文物古跡是一項重要內容,春天與秋天溫度較為適宜,既沒有冬天的寒冷,陽光照射不若夏天強烈,在城內和郊外走走,去參觀各處和歷史有關的景點會很舒適。如果去驪山、翠華山等風景區,也是山花遍野或者層林盡染的季節,景色優美。但是春季時偶有沙塵天氣,遇到沙塵天氣則不宜在室外活動。 但是陝西南北跨度較大,並且因為秦嶺的阻隔,可分為陝北、關中、陝南三部分,不同地區最適宜遊玩的時間也不盡相同。 關中地區基本為平原地帶,南依秦嶺,北臨渭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較為溫和,但盛夏炎熱,冬季乾冷,不太適宜在室外活動。而春、秋則最宜旅遊。 陝北地區為黃土高原地貌,並且有廣大區域處於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之間的過渡地帶,屬中溫帶乾旱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平日溫差變化大。陝北北部沙化風蝕和水土流失嚴重,因此風沙很大,尤其是春季,常有揚沙天氣。夏季和初秋去陝北最為合適,此時陝北氣溫低於關中,避暑納涼很不錯。 陝南地區地貌複雜,山水資源豐富,而且由於北面秦嶺的阻隔,基本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呈現出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雨熱同季的特徵。這裏的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冬季也較為寒冷。春季和秋季是當地自然風光最多彩的時節,而且氣候舒適,適宜外出遊玩;而夏季陝南一些景區開展漂流活動,值得一遊。
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1)
寶雞(1)
延安(1)
韓城(2)
榆林(2)
咸陽(3)
漢中(3)
統萬城
地方戲劇與民歌
秦腔(主要流傳於關中)
漢劇(主要流傳於陝南)
信天游(主要流傳於陝北)
代表方言
漢中市
長安古樂班
陝西話(廣義上包括代表整個陝西,但是由於地域影響,陝南,陝北並不講官方所謂的陝西話,所以狹義上亦可單指關中話)
陝北話
陝南話
陝菜
餃子宴
羊肉泡饃
涼皮
肉夾饃
柿子餅
歷史文化燦爛
陝西歷史悠久,早在11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在灞河兩岸生息繁衍;西安城東的半坡遺址,展示著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會的進步和文明;大約五千年前,華夏始祖炎帝、黃帝帶領各自的部落,在陝西北部黃土高原一帶開創了中華文明;後稷開啟農耕文明,倉吉創造漢字,張騫發軔絲綢之路,司馬遷獨領傳記史書之風騷……無不標誌著陝西古代文明的燦爛與輝煌。
陝西曾經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長達1180年。另外還有劉玄、赤眉、黃巢、李自成4次農民起義在此建立政權。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陝西具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紅軍長征到達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在這裏領導中國革命13個春秋,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陝西歷史源遠流長,民族文化聞名遐邇。這裏是中國古人類和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現代中國革命的聖地,為炎黃子孫的生存、繁衍和人類歷史文明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文明發祥】陝西是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大約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開始製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採集果實和狩獵鳥獸。1963年發現的“藍田猿人”,是全國發現的時間最早、最為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化石。約三四萬年前,關中地區的原始人類逐步進入氏族公社時期。1953年發現的西安半坡村遺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農業發祥】陝西是我國農業生產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大約在6000年前,半坡人就在這裏從事農業生產,飼養家畜,打獵捕撈,採集果實。當時種植的穀物主要是粟。傳說中最早從事耕種稷和麥的人,是陝西關中周人的祖先。到了西周末年,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有了新的發展,並向其他地區傳播。
【對外開放發祥】陝西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地區之一。大約在3000多年前,陝西長安就同許多國家有政治和經濟等方面的交往活動。著名的“絲綢之路”就是以古長安為起點的。從兩漢時期時,就以長安為中心,同南亞、西亞、歐洲各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
【文化發祥】陝西是遠古文化的搖籃之一。陝西從西周起,就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周族是陝西關中一個古老的部族。周人以周原為活動中心後,就有了文字記事,把卜辭和占卜有關的記事文字刻在骨片上,後來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文。周代的古陰陽曆,就是我國最早的曆法。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乾陵等都記錄印證了博大精深的陝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準,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號稱世界第七大奇跡。
【自古帝王都】陝西是我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和時代最長的省份。大約在2000年前、西元前28世紀左右,傳說夏部落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在陝西活動過,為中華民族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豐功偉績。西元前21~前16世紀的夏朝時期,陝西就有褒國、扈國、駱國出現。西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在陝西建都。此後,又有秦、西漢、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大夏等13個王朝先後在陝西建都,時間長達1100多年。此外,還有劉玄、赤眉、黃巢、李自成4次農民起義在此建立政權計11年。陝西為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的歷史文明,留下了豐富的寶貴文物。
【革命聖地】近代的陝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1935年10月19日,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吳起鎮。從此,中共中央在陝北戰鬥、生活了13個春秋。延安成為中國革命聖地,中國共產黨在這裏領導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陝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與社會發展欣欣向榮,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3600萬勤勞、勇敢、智慧的陝西兒女,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正在乘改革開放的東風,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以昂揚的鬥志,投身西部大開發,發揚光榮傳統,重振漢唐雄風,再鑄新世紀的歷史輝煌。
【陝秦三秦】陝西簡稱陝或秦。“陝”指陝陌,在今河南省陝縣西南。西周初期,周、召二公分陝而治,陝以東,周公治之,陝以西,召公治之。此後,人們就把陝陌以西稱為陝西,簡稱“陝”。“秦”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轄區主要在這一帶。人們又稱陝西為“三秦”,一般是從陝西的地理特徵分為關中、陝北、陝南三個自然區域來理解的。其實,“三秦”得名源于項羽分封諸侯,讓秦的三個降將分治秦之故地:章邯為雍王,領有咸陽以西;司馬欣為塞王,領有咸陽以東;董翳為翟王,領有陝陌以西。“三秦”即由此得名。
【唐以前行政區劃演變】陝西地方行政區劃,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魏國在洛河下游設上郡,楚國在漢江中游設漢中郡,秦在陝北也設上郡。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普遍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陝西境內除保留上郡和漢中郡外,在渭河流域另設內史,與郡同級。
西漢沿襲秦制,保留上郡與漢中郡,另將秦的內史分為3個相當郡的政區:京兆尹(分管今西安以東、渭河以南地區)、左馮翊(分管渭河以北、洛河中下游地區)、右扶風(分管咸陽以西地區),稱為“三輔”,治所均在長安城。漢武帝時,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設13州刺史部,監察各郡。後來改刺史部為州,州牧或州刺史為行政長官,形成州、郡、縣三級制。現今的陝西在西漢中期涉及3個州。
三國時期,現今陝西地區的大部分由雍州、荊州、益州管轄。西晉時大致和三國相仿。東晉至隋統一的二百多年間,南北分裂,戰爭頻繁,行政區劃十分混亂。
【唐以後行政區劃演變】唐初對州、郡、縣加以改革,全國共設10道,道轄州、郡。今關中、陝北屬關內道,陝南屬山南道。宋改道為路,今陝西的大部分屬於永興軍路,治所在今西安市;今麟遊、周至以西,南至鳳縣、留壩,另屬秦鳳路,治所在今甘肅天水市。這兩路是由宋初的陝西路劃分出來的,因此,習慣仍稱它們為陝西路。今佛坪、鎮巴以西屬利州路,治所在今漢中市。今甯陝、石泉以東屬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今神木、府穀、佳縣屬河東路,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金仍用路制,完全設在陝西境內的有京兆府路、延路。
元代的政治中樞稱中書省,在各地的分設機構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陝西行省的轄地包括今陝西全境及甘肅蘭州以東和內蒙古伊克昭盟中部以南各地。明在元行省基礎上,除北京、南京外,在全國設13個布政使司,陝西布政使司所轄地區包括今陝西全境、甘肅嘉峪關以東各地、寧夏和內蒙古伊克昭盟的大部、青海湖以東部分。清代廢去布政使司的稱號,仍稱行省或省,嘉慶年間全國有18個省。清初陝西仍轄今甘肅、寧夏和青海東部。康熙二年(1663)年移陝西右布政使駐鞏昌,五年改為甘肅布政使,移駐蘭州。從此,陝、甘兩省分治。
自元代設行省起,陝西的省治一直設在現今的西安市。
1.各地的小吃都是帶有強烈地方風味的食品,陝西也不例外。陝西各地都有不少風味小吃,但遊客的口味因人而異,並非每個人都能吃慣西北風味。在西安等城市,主營全國各地菜肴、速食、各式火鍋的餐館也有很多,可供遊客選擇習慣的口味就餐。
2.品嘗小吃時請選擇有營業執照及衛生許可證等證件的正規店家及攤販,衛生較有保障。切莫在沒有相關證件的黑店和路邊攤隨便吃喝,尤其夏天更要注意,以免吃壞肚子。
3.西北風味的麵食、泡饃、牛羊肉等,對於不常吃的人來說不太容易消化,所以好吃也有度,不要貪嘴暴食。
4.吃牛羊肉泡饃、小炒泡饃時,最好自己掰饃,掰得越小越好,這樣做出來的味道才最佳。
5.陝西的小吃普遍價位低廉,普通的面、飯等食品一份就是幾元錢,每份單品的價格基本沒有超過十元的;串類食品視類型不同一串為幾角錢到一、兩元不等。不過在大飯店小吃價格較貴。
6.當地小吃店的服務和環境比起大飯店及注重服務業的南方城市是差一截的,而且基本上態度都會很生硬,並非有意怠慢客人,是當地民風如此。而且有時越是當地人推崇的店家服務態度越“牛”,或者說差。
7.陝西有不少回民聚居區,比如西安的回民街,在這些地方及其他清真飯館就餐時,要注意尊重回民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另外,基本所有的回民店都不允許飲酒,而且回民不吃也不經營血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