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大省 礦產種類較全,儲量豐富。全省已發現有用礦種130餘種,已探明儲量的有67種。其中煤、鐵、銅、硫、明礬石為五大優勢礦產。 黃梅戲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臺灣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桐城市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桐城歌”或“黃梅歌”。 黃山 黃山為安徽山水典範,區內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堪稱“四絕”,199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令世人矚目。 九華山 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現存78座古寺廟,以佛教殿堂與皖南民居相結合而獨樹一幟。 巢湖 巢湖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江、湖、山、泉並存,以水見長,湖光、溫泉、山色是“巢湖風景三絕”。 齊雲山 著名的道教聖地齊雲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摩崖石刻、道教遺存和別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矚目。
節慶名稱: 銅陵青銅文化節 活動特色: 古代青銅製品展覽,參觀古代採礦、冶煉和鑄造遺址,青銅工藝品展銷,青銅文化研討會,遊覽天井湖公園,參觀白鰭豚養護場。 活動地點: 銅陵 節慶日期: 春、秋兩季各舉行一次,時間在每年四月和十月。 --------------------------------------------------------------------------- 節慶名稱: 九華山廟會 活動特色: 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 ,四方信徒、香客雲集九華朝山進香、拜塔,朝拜天臺,許多山民和手工藝者趁此機會互做買賣,民間藝人也趁此獻藝,逐步形成了傳統的九華山廟會。 活動地點: 九華山 節慶日期: 農曆七月三十號 --------------------------------------------------------------------------- 節慶名稱: 國際吟詩節 活動特色: 全方位地展示了我市改革開放以來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進一步擴大了我市在海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促進了我市與海外及國內其他地區的文化、經貿交流與合作。 活動地點: 馬鞍山 節慶日期: 重陽節 --------------------------------------------------------------------------- 節慶名稱: 黃山國際旅遊節 活動特色: 由國家旅遊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安徽省旅遊局和黃山市人民政府承辦,旨在向國內外遊客宣傳黃山及安徽豐富的旅遊資源,以促進安徽旅遊事業的發展。節慶期間,有旅遊業務洽淡會、傳統燈會、文藝表演、遊覽黃山、參觀徽州古建築、招商引資洽淡會、商品展銷會等活動。 活動地點: 黃山 節慶日期: 兩年一屆,時間多在 10—11月間 --------------------------------------------------------------------------- 節慶名稱: 五猖會 活動特色: 屆時四鄉百姓雲集海陽燒香,祈求五猖神主驅鬼祛邪,消凶化吉。廟會遊行, “ 前引 ” 錦旗開路, “ 執事 ” 沿途管理雜役。青白黑紅黃綠藍各色旗子飄揚,十景擔、肅靜牌、萬民傘、紙紮豬馬牛羊偶像、牌樓跟上、接下是地方戲隊伍、雜耍隊伍。 活動地點: 休甯 節慶日期: 農曆五月一日 --------------------------------------------------------------------------- 節慶名稱: 龍燈 活動特色: 以舞龍燈、獅子燈慶賀助興。龍燈是民間慶賀喜慶的一項大型集體活動,所到之處觀者如潮 , 十分熱鬧。 活動地點: 九華山及附近鄉鄰 節慶日期: 逢年或重大節日活動時 --------------------------------------------------------------------------- 節慶名稱: 阜陽火把節 活動特色: 夜晚打火把遊鄉,為紀念劉福通領導紅巾軍起義。相傳韓山童、劉福通組織農民起義,紛紛舉火把響應,首克潁州。時有童謠:“ 滿城都是火,官府四散躲;城裏無一人,紅巾軍席上坐。” 活動地點: 阜陽 節慶日期: 每年中秋節前後,大約在九月份 --------------------------------------------------------------------------- 節慶名稱: 亮船會 活動特色: 亮船又叫水遊,同時還有旱遊,即岸上鄉民們玩燈、敬各種菩薩。江中岸上,水游和旱遊交相輝映,妙趣無窮,四鄉百姓雲集觀賞,熱鬧非凡。 活動地點: 歙縣 節慶日期: 農曆閏月這年的九月或十月 --------------------------------------------------------------------------- 節慶名稱: 中國豆腐文化節 活動特色: 集文化、旅遊、經貿於一體的國際性商旅文化節慶,自1992年起連續在淮南舉辦了九屆 。 活動地點: 淮南八公山 節慶日期: 每年 9 月 15 日 --------------------------------------------------------------------------- 節慶名稱: 九華山地藏法會 活動特色: 龍川客家文藝匯演、龍川雜技、民間馬燈舞、木偶戲表演等。 活動地點: 九華山 節慶日期: 每年十一月份
航空: 合肥為本省航空中心,駱崗機場位於市西南郊9公里處,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汕頭、深圳、海口、福州、廈門、西安、成都、武漢、鄭州、濟南等23條國內幹線以及至香港的定期包機,省內可通航黃山、阜陽等市。著名風景區黃山也是省內重要的對外航空港,與國內18個重要旅遊城市直航。此外,安慶、阜陽、蕪湖、蚌埠等城市也有民用或聯航機場。 鐵路: 全省現有15條鐵路,除京滬、京九、隴海三大過境幹線外,省內主要鐵路有:淮南煤炭外運的主要通道淮南鐵路;連接長江南岸工業走廊的寧銅鐵路;穿越皖南山區的皖贛鐵路;在阜陽與“大京九”接軌的濉阜、阜淮、漯阜鐵路;連接皖、贛、鄂三省的運輸大動脈合九鐵路;“華東第二通道”宣杭鐵路等。即將於2001年竣工通車的銅九鐵路建成後,將形成東起上海,西抵武漢的沿江鐵路大動脈,正在建設中的“西部大開發十大工程之一”的西合鐵路將再造一條東起上海,西抵寧夏中衛的“隴海新幹線”。合肥、蚌埠、阜陽是重要的鐵路樞紐。 公路: 以省會合肥為總樞紐,與淮南、阜陽、蚌埠、宿縣、蕪湖、安慶、宣州、黃山等地市聯接線為主幹,構成通往全省各市縣的公路網。現有國道9條,省道66條,總長度達1.22萬公里。全省已建成合寧、合蚌、合蕪、沿江、合銅黃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和銅陵長江公路大橋、蕪湖長江公路、鐵路兩用橋(2000年底通車)。 水路: 安徽省水路交通主要有長江航線和淮河航線。長江航線上的蕪湖、銅陵、馬鞍山、安慶港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池州港為二類開放口岸。蕪湖朱家橋外貿專用碼頭可停泊萬噸級海輪,裕溪口煤碼頭是長江上主要的煤炭輸出港。淮河航道西起三河尖,經正陽關、鳳台、淮南、蚌埠、五河、至紅山頭入洪澤湖,全長370公里,上至正陽關、下達長江,全年通航,幹流客運以蚌埠、淮南為主要港口。
安徽省以淮河為界,淮北地區屬暖溫帶半溫潤季風氣候 , 淮南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為14 至17℃ , 一月為-1至-4℃.七月氣溫平均在27至29 ℃之間,極端最高氣溫為43.3℃(1996年8月9日,霍山 ) 端低氣溫為-24 .1℃ (1955年1月11日 ,壽縣) 。 降雨中心集中在大別山、黃山一帶,其中黃山地區降雨量高達2000毫米以上。本省最大日降水量是287.7毫米(1969年7月14日霍山 ).
安徽自古以來是文化發達之地,並經歷文化重心從漢唐以前的皖北地區到唐宋以後的皖南地區的轉移。
黃山、宣城屬於徽文化圈;
安慶、池州、蕪湖、銅陵、馬鞍山屬於皖江文化帶;
阜陽、亳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屬中原文化地區;
合肥、滁州、六安為具有過渡特徵的江淮文化圈。
安徽文化上的較大差異是安徽省內人口對「安徽人」認同感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商朝 (前16世紀 - 前11世紀)的開國君主湯曾經短期定都在安徽北部的亳州,當時安徽大部份居民並非華夏族,而是後來融入漢族的東夷。
戰國末期,前278年,楚國的郢都(今湖北荊州)被秦國攻佔,於是遷都壽春(今安徽壽縣)。前224年,楚國大將項燕被秦國的王翦60萬大軍擊敗,前223年,壽春陷落,楚國滅亡。前221年,秦國完成征服六國、統一天下的計畫。安徽大部分地區屬於九江郡(壽縣),北端屬於泗水郡和碭郡。秦末楚漢相爭,項羽在今安徽固鎮縣的垓下之戰中敗給劉邦,自刎於烏江(安徽和縣)。劉邦建立漢朝。
漢武帝時東甌國舉國遷到廬江郡(今廬江、舒城一帶)。漢朝末年,壽春成為軍閥袁術的基地。袁術後來自稱皇帝,但不久病死,壽春歸屬軍閥曹操(亳州人三國中魏國實際開創者)。
五胡十六國期間,從4世紀開始的幾百年間,幾支北方遊牧民族在中國北方相繼建立政權,南方則一直保持著漢人的王朝。安徽北部成為南北方對峙的前線,戰火不斷。383年在北方的前秦和南方的東晉之間展開的淝水之戰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次戰役。
隋朝 (581年~618年)統一了中原。經過短暫的混戰,唐朝(618年~907年)建立政權,並保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和平和統一。安史之亂中,安徽北部淮河地區遭受戰火蹂躪。唐末875年王仙芝、黃巢起義,從河南經安徽和縣渡長江入皖南,到福建、廣東,後經安徽攻長安,天下大亂,藩鎮割據,不久唐朝滅亡。
北宋後期,北方的金朝崛起。1127年以後,安徽北部的淮河再次成為南北對峙的前沿:北方的金和南方的南宋。1161年金朝海陵王完顏亮出兵伐宋,在今安徽馬鞍山採石大戰失敗。1234年,金亡於蒙古帝國。1276年,蒙古人攻佔南宋京城杭州。安徽全境歸元朝。
1368年,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把蒙古人趕到塞外。由於定都南京的關係,整個今天的江蘇省和安徽省直接歸中央政府管理,稱為“南直隸”。該區域跨長江和淮河南北,首次將經濟和文化差異很大的廣闊地區,包括今安徽北部洪武皇帝洪水頻繁的家鄉鳳陽,今安徽南部多山的徽州,和今江蘇南部以富裕著稱的太湖流域,都劃歸同一個行政區管轄。
洪武皇帝定鳳陽為中都,一度曾考慮遷都於此,後來被迫放棄這個計畫,只建成了陵墓和一部分城牆。明代在安徽境內共設有7個府,其中4個位於長江以南:徽州府、甯國府(宣城)、太平府(當塗)、池州府;2個位於長江北岸:安慶府、廬州府(合肥);而整個淮河流域只有1個府:鳳陽府。長江南岸的小縣城蕪湖,在明朝發展成新興的工商業中心。1635年明末農民起義軍李自成部攻陷鳳陽,掘明皇室的祖墳,焚毀朱元璋曾經出家的“皇覺寺”。
1645年,滿清的八旗兵攻佔天京(南京),將南直隸改為江南省;1667年,又將江南省分為江蘇省和安徽省。安徽省會設在安慶,駐有安徽巡撫以及安徽按察使,至於管理安徽民政的江南左布政使則長期寄駐江甯府(南京),直到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也一併遷來安慶。省界與今天比較變化不大。
晚清時期,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安徽南部是其主要糧食和軍事基地,在曾國藩的湘軍和陳玉成的太平軍慘烈的反復拉鋸戰過程中,安徽南部的絕大部分人口死亡,經濟文化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今天當地人口主要是戰後從河南、湖北遷來,文化習俗改變很大,並從此退出富裕地區的行列。同時期,撚軍也發源于土匪橫行的貧困的安徽北部。李鴻章在合肥附近招募淮軍赴江浙作戰。太平天國之後淮軍成了清朝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華民國成立之後,1912年津浦鐵路通車,蚌埠興起。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佔領安徽。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安徽成了日本人、汪精衛政權、國軍和中國共產黨的新四軍勢力交錯的地方。1940年在安徽發生國共衝突的皖南事變。抗戰期間,省會一度遷到立煌縣,即今天的金寨縣。1946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把安徽省會從安慶遷往合肥。1948年到1949年,安徽是國共內戰期間淮海戰役的主戰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安徽一度以長江為界分為皖北和皖南2個行政公署(省級)。1952年又重新合併。省界有小幅的調整:徽州的婺源縣劃歸江西,盱眙縣和泗洪縣劃歸江蘇,作為交換,江蘇徐州的蕭縣和碭山縣劃給了安徽。
安徽風味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之地的菜點特色。
皖南徽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是安徽風味的主要代表。它分布在黃山、歙縣(古徽州)、屯溪等地。皖南菜肴講究火功,芡大油重,樸素實惠,保持原汁原味。不少菜肴都是取用木炭小火燉、煨而成,湯清味醇,原鍋上席,香氣四溢。以善於烹制山珍海味而聞名,其代表菜有:「清燉馬蹄」、「黃山燉鴿」、「腌鮮鱖魚」、「火腿燉甲魚」、「紅燒果子狸」、「石耳燉雞」、「方臘魚」、「徽州桃脂燒肉」、「問政山筍」等。
沿江風味,以蕪湖、安慶地區為代表,主要流行於沿江,以後也傳到合肥地區。沿江風味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講究刀工,注意形色,善於用糖調味,擅長紅燒、清蒸和煙熏技藝,其菜肴具有酥嫩、鮮醇、清爽、濃香的特色。「菜花甲魚菊花蟹,刀魚過後鰣魚來,春筍蠶豆荷花藕,八月桂花鵝鴨肥」,鮮明地體現了沿江人民的食俗情趣。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雞」、「生熏仔雞」、「八大鎚」、「毛峰熏鰣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無為板鴨」、「李鴻章雜燴」等。
沿淮風味,以蚌埠、宿縣、阜陽等地為代表,主要流行於安徽中北部。沿淮風味有質樸、酥脆,咸鮮、爽口的特色。菜品講究咸中帶辣,湯汁味重色濃,並貫用香菜佐味和配色。在烹調上長於燒、炸、餾等技法,善用芫荽、辣椒配色佐味。代表菜有:「符離集燒雞」、「奶汁肥王魚」、「香炸琵琶蝦」,「魚咬羊」、「老蚌懷珠」、「朱洪武豆腐」、「焦炸羊肉」等。
小吃名點有:頂市酥、徽州狀元飯、徽州毛豆腐、蟹殼黃、合肥四大名點(麻餅、烘糕、寸金、白切片)、耿福興酥燒餅、蕪湖小籠包、馬廠酥笏牌、大救駕、八公山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