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宜昌絲竹

admin

/ 2012-12-06 14:26:28

宜昌絲竹亦稱「細樂」,是宜昌民間器樂藝術的代表體裁。它主要流行於夷陵區的鴉鵲嶺、龍泉,並以鴉鵲嶺為中心,輻射毗鄰的枝江、枝城、當陽等縣市。 宜昌絲竹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深厚的文化傳統,傳承至今已近二百年,歷經七代樂人。北宋歐陽修任夷陵縣令時,對當地民風民俗作了「臘市魚鹽朝暫合,淫祠簫鼓歲無休」的描述;著名文學家蘇軾也留有「廟前行人拜且舞,擊鼓吹簫屠白羊」的詩句。據清《東湖縣誌》(今夷陵區)載,宜昌風俗一般在「元宵張燈......鼓樂笙簫,遍遊街市」。 宜昌絲竹現有六十余首樂曲,僅鴉鵲嶺一鎮就有六十多個樂班,七百余樂人。常見曲目有《水龍吟》、《戲球》、《小起堂》、《小開門》、《客喪》等。 宜昌絲竹在民間長期演奏于婚喪嫁娶和民俗活動之中,主奏樂器為絲弦和竹管。該樂種的曲牌有明顯的絲竹曲牌特點,有以「一曲生五曲、五曲生七調」的曲牌派生法,同時還以起調畢曲音構成主導樂句貫穿全曲。宜昌絲竹曲調優美,表現細膩,加上打擊樂輕敲細打,往往給人以典雅、清新之感。其旋律則較為華麗,板式也較為規範,曲牌、小調與本地民歌交融形成特有的風格。 宜昌絲竹因傳承的斷層和藝人的老齡化使之走到消亡的邊緣,亟待搶救保護。總結、研究宜昌絲竹的聯曲規律與樂曲派生技法,對拓展民族音樂創作、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