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楚劇

admin

/ 2012-12-06 14:31:57

楚劇舊稱哦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哦呵腔與黃陂、孝感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地方聲腔劇種,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楚劇主要流行於武漢、孝感、黃岡、荊州、咸甯、宜昌、黃石七地市四十余縣。 楚劇現存劇碼約五百個,常演的有兩百多個,其中較為重要的包括《秦雪梅弔孝》、《銀屏公主》、《趕齋》、《殺狗驚妻》、《三世仇》、《吳漢殺妻》、《蔡鳴鳳辭店》、《葛麻》、《百日緣》、《九件衣》、《烏金記》、《賣棉紗》、《啞女告狀》、《白扇記》、《思凡》、《賴婚》、《汲水》、《董永賣身》等。楚劇腔調分為板腔、小調、高腔三部分,板腔包括迓腔、仙腔、應山腔、四平、十枝梅等,小調有【十繡調】、【麻城調】、【討學錢】、【賣棉紗】等曲牌,高腔有【鎖南枝】、【梧桐雨】、【山坡羊】等曲牌。楚劇的伴奏樂器主要有胡琴、京二胡、二胡、三弦、板鼓、鈸、大小鑼等。楚劇的腳色主要分為生、旦、醜三類,其他行當亦由生、旦、醜演員兼演。楚劇表演講究貼切自然,運用程式手段不拘一格,鄉土氣息濃郁,名演員有沈雲陔、高月樓、關嘯彬、李雅樵、熊劍嘯等。 楚劇貼近生活,緊跟時代,表現手段豐富多樣,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充分顯示了鄂東一帶地方文化的特色。目前楚劇面臨著劇團銳減、人員老化、經濟困難、後繼乏人、觀眾萎縮等諸多困難,對珍貴資料與老一輩藝人技藝的搶救也因缺乏資金而難以開展,迫切需要有關方面加以關心扶持。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