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06 18:04:08
湘西土家族擺手舞是最具土家族民族特色、最能反映土家族古老風俗的民間舞蹈,現主要流傳于湖南湘西龍山、保靖、永順等地。一般在農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夜間表演。擺手舞產生于土家族古老的祭祖儀式中,據清代八部大王廟殘碑和縣誌記載推測,擺手舞已有近千年曆史。 湘西土家族擺手舞集歌、舞、樂、劇于一體,表現開天闢地、人類繁衍、民族遷徙、狩獵捕魚、桑蠶績織、刀耕火種、古代戰事、神話傳說、飲食起居等廣泛而豐富的歷史和社會生活內容。其舞蹈內容以上述儀式程式結構而成。土家族擺手舞舞姿大方粗獷,有單擺、雙擺、迴旋擺、邊擺邊跳等動作。舞蹈場地一般在坪壩上。舞蹈分為大擺手和小擺手,大擺手祭祀族群眾始祖,規模浩大,舞者逾千,觀者過萬;小擺手主要祭祀本姓祖先,規模較小。其音樂包括聲樂伴唱和器樂伴奏兩部分,聲樂主要有起腔歌和擺手歌,樂器主要是鼓和鑼,曲目往往根據舞蹈的內容及動作而一曲多變。擺手舞的動作特點是順拐、屈膝、顫動、下沉,表現風格雄健有力、自由豪邁。 土家族擺手舞對研究土家族歷史、戰爭、宗教、遷徙、生產、生活、愛情、民俗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其中反映的戰爭內容體現了土家先民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民族精神。同時,擺手舞再現了土家族農耕生活的全過程,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熱愛勞動、不畏艱險、熱愛生活、頑強生存的樂觀主義精神,是瞭解和研究土家文化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