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湘劇

admin

/ 2012-12-06 18:05:26

湘劇是湖南省最主要的地方聲腔劇種,流行於湘南東部17個縣市及贛南西部和廣東的坪石、岐門、樂昌、桂頭、犁市、韶關等地。因它曾以長沙、湘潭為活動中心,故又稱長沙湘戲。湘劇融合有昆腔、高腔、彈腔及雜曲小調等多種聲腔,明初至嘉靖年間,傳入湖南的昆腔和弋陽腔與當地方言及民間音樂相結合,形成湘劇。 衡陽湘劇劇碼繁多,有連臺本戲6個,整本戲113個,散折戲465個,《封神榜》、《岳飛傳》、《目連傳》、《金印記》、《投筆記》、《白兔記》、《拜月記》、《四進士》、《奇雙會》等均是其中的代表性劇碼。 湘劇腳色行當分工細緻,包括大靠把、二靠把、唱工、小生、大花臉、二花臉、紫臉、三花臉、正旦、做工旦等12行,小生又有文巾、羅帽、雉尾、蟒靠之分,且有窮、文、富、武四種做派。湘劇表演充分吸收昆曲的藝術因素,載歌載舞,靈動活潑,有一批以造型和功架著稱的劇碼。生行表演中拖鞋前行的「趿鞋路」、金雞獨立的「船路」、踉蹌而走的「醉路」及旦行中的「大腳婆路」等都帶有鮮明的劇種特色。湘劇有曲牌三百余支,以南曲為主,彈腔除南、北路外,尚有反南路、反北路、平板、安慶調、七槌半等。演唱時以嗩呐、笛子等伴奏,湘劇伴奏有文武場面之分,文場以二弦、月琴、笛、嗩呐等管弦樂器配合唱腔,武場則以鼓板、大鈸、大小鑼等打擊樂器烘托表演。 經過數百年的藝術實踐,衡陽湘劇已成為湖南的一個獨立戲曲劇種。譚保成是衡陽湘劇譚派表演藝術的奠基人,他的表演深受昆曲藝術影響,雄健雅致,別具一格。1952年10月,他主演的《醉打山門》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党和國家領導人及梅蘭芳等著名表演演出者的高度評價。 昆曲造就了衡陽湘劇,衡陽湘劇視昆曲為靈魂,同時又將高雅的昆曲藝術與區域文化結合起來,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這種將外來高雅藝術地方化、鄉土化的實踐在戲曲史乃至藝術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價值。目前由於現代文化的衝擊,湘劇與觀眾的關係越來越淡薄,加上資金缺乏、人才流失等問題,湘劇的生存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值得有關方面加以關注。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