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06 18:41:58
仫佬族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稱「伶」和「謹」。依飯節是仫佬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帶有強烈的感恩和祝願色彩。依飯節又稱「喜樂願」、「依飯公爺」,意為「向祖先還願」。 關於依飯節的來歷,有兩種傳說。其一,傳說仫佬族始祖因犯罪坐牢期間,得到守監梁、吳二人同情而趁深夜放出始祖。但當晚一片漆黑,又有追兵在後。危難關頭忽見一白衣姑娘,牽白馬前來相救。始祖騎馬騰空而去脫離險境。始祖發跡後不忘梁、吳和白馬姑娘救命之恩,定遇難呈祥之日為「依飯節」。其二,傳說宋代天禧年間仫佬山鄉遭外敵入侵,梁、吳帶領鄉民鏖戰抗擊,不幸英勇犧牲。宋徽宗于嘉熙四年特封梁、吳二人為官,並建龕堂,規定每逢亥、卯、末年奉請三元師祈神集福,祈求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仫佬族每10年中分別3次於農曆立冬時節選擇吉日,以仫佬族人居住區域所謂的「冬」為單位,在各自的宗族祠堂裡舉行隆重而神聖的依飯節,進行虔誠的祭祀活動。整個活動歷時一晝夜,由安壇、請聖、點牲、勸聖、唱牛哥、合兵和送聖七個程式組成。節日期間,全村上下一片歡騰,男女老少同慶豐收,共用歡樂,相互祝福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依飯節為仫佬族所獨有,是仫佬族信仰習俗長期積澱的結晶。它體現出仫佬族文化之精髓,進而成為仫佬族文化的重要象徵。目前,仫佬族的許多傳統民俗日益淡化,依飯節傳承的文化空間逐漸縮小,傳承後繼乏人,亟待搶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