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木洞山歌

admin

/ 2012-12-06 18:55:06

木洞山歌系重慶市巴南區木洞鎮民眾傳唱的山歌歌種,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的「巴渝歌舞」,中經戰國時代的「下里巴人」、漢代的「巴子謳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 木洞山歌的主體是被稱為薅秧歌的禾籟。禾籟只在木洞及其周邊地區流傳,屬中國民歌的稀有品種。禾籟地域特色濃郁,曲調曲目豐富。主要有高腔禾籟、矮腔禾籟、平腔禾籟、花禾籟和連八句等多種樣式。這些樣式中又包括若干子樣式,如高腔禾籟還包括依呀禾籟、也禾籟、鑼鼓腔、依依腔、呀呀腔、四平腔、噢呵腔、嗚哦腔、悠呵腔等。 木洞山歌的重要歌類還有兒調。其曲詞體式和曲調特徵與唐代以來巴渝民間流傳的竹枝歌頗為相似,是竹枝歌在木洞地區的「嫡傳」。 木洞山歌曲目有《山歌好唱口難開》、《走進深山雨要來》、《木洞新氣象》、《趕場》等。 木洞山歌還有勞動號子、風俗歌、表演歌等多種樣式。有數以千計的曲目,民間歌手頗多。1991年重慶市命名的第一批40名民間歌手,木洞就占37名,其中能唱500首以上的4名一級歌手全在木洞。木洞還編寫了三十余萬字的《木洞山歌》專著,2005年12月公開出版。1990年,木洞地區被重慶市命名為「山歌之鄉」,1999年,木洞山歌又被命名為「巴渝優秀民間藝術」。 由於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大部分山歌失去了滋養、繁榮的基礎,老一代歌手的衰老和謝世,傳承出現斷裂,木洞山歌面臨瀕危境地。搶救、保護木洞山歌,不僅可以豐富巴渝民歌藝術,而且也將促進中國民歌藝術的豐富和發展。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