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06 20:26:49
苗族「刻道」即「刻木」,漢語譯為《苗族開親歌》,主要流傳于貴州省施秉縣楊柳塘鎮飛雲大峽谷的一個山坡窪地裡。「刻道」是居住在中國境內的苗族群體中,至今惟一保留的刻木記事符號。它是迄今為止苗族最早的記事實物和該支系最古老的文字工具。 據清乾隆《鎮遠府志》記載,苗族「俗無文字,交質用竹木刻數寸,名為‘刻木’」。婚嫁則「姑之女定為舅媳。倘無子,必重獻于舅,謂之外甥錢,否則終身不得嫁或招少年往來”。《貴州志略》亦有苗族「刻木示信,猶存古風」的記載。《苗族開親歌》產生于苗族母系氏族過渡到父系氏族之後的一段歷史時期,雖然有關于民族遷徙、圖騰崇拜等方面的內容,但與那些反映創世、開天闢地、人類起源等的古歌古詞神話不同。它所反映的主要是舅權制下的婚姻狀況,被民族學家和民俗學家稱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在苗族發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刻道》是苗族古歌中歷史最長、規模最大、流傳最廣的酒歌,有一萬多行的歌詞。它是苗族先民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積累和演變而形成的,其間吸收了其他民族優秀的民歌精華,形成了苗族詩歌獨具的特色和風格。古歌對環境的描寫,對人物語言、行動、心理和性格的刻畫,繪聲繪色、栩栩如生。 《刻道》是一部具有濃郁民族氣息的苗族婚姻敘事長詩,更是一部規模宏大、歷史悠久的苗族古籍,它不僅取得了很高的文學藝術成就,在苗族的起源和遷徙、圖騰崇拜、數學知識、語言學等方面研究上也具有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