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苗繡

admin

/ 2012-12-06 20:33:02

申報地區或單位: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 苗繡是指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流傳在貴州省雷山縣、貴陽市、劍河縣等地的苗繡有著不同的形式與風格。 貴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地處黔東南,是苗族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全縣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3.6%。雷山苗族的服飾至今仍保留著原汁原味的傳統風格,精美絕倫的刺繡技藝和璀璨奪目的銀飾讓人讚歎不已。雷山苗族服飾按結構和風格劃分,主要有長裙、中裙、短裙、超短裙四種,也稱西江型、也蒙型、公統型、大塘型。 雷山苗族服飾製作工藝獨特,形制很有代表性,有些是雷山獨有,有些他處亦有卻主要分佈在雷山縣境內。與形制相關的刺繡工藝亦有其獨特性,如雙針鎖繡、縐繡、辮繡、絲絮貼繡等,儘管別處也有,但就技巧而言,雷山苗繡更具特色,並技法多樣。雷山苗族刺繡的圖案在形制和造型方面,大量運用各種變形和誇張手法,並大膽使用多維立體造型和型中型的複合手段及比喻、暗喻、借喻、象徵等的表達技巧,體現出別具民族風格的審美情趣。 貴陽市花溪苗族挑花技藝在貴州苗族刺繡技藝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據史書記載:苗族先祖九黎部落原居黃河流域,由於在與外族爭戰中多次敗北,逐漸西遷,部分支系進入今貴州境內,其中一個自稱為「謀」(他族稱之為「花苗」)的支系定居在格洛格桑(今貴陽)。這個苗族支系原先主要用蠟染來裝扮自身,後發現挑花色彩更豐富,表現力也更強,便開始在蠟染圖案網底上進行挑花,挑花漸從蠟染脫胎,形成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語言。常見的挑花圖案有豬蹄杈、牛蹄杈、牛頭、羊頭、狗頭、冰雪花、刺藜花、浮萍、荷花、稻穗、蕎子花、銅鼓、燈籠、銀杈、銅錢、太陽、青蛙、水爬蟲、螃蟹、燕子、樓閣、田園、橋樑、河流、苗王印等。 花溪苗族挑花技藝具有追念先祖、記錄歷史、表達愛情和美化自身等功用,同時又有很強的裝飾性。用十字繡為基本針法,數紗而繡,不用底稿,反面挑正面看的特殊技法,使整件挑花作品顯得更加美觀精巧。花溪苗族挑花的藝術風格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1900年以前為早期,這一時期挑花底布為自織青色麻布,色彩單純雅致,以銀色調為主,白色中點綴有小面積的彩色,構圖嚴謹,圖案有幾何化、程式化的特徵;1900年至1966年以前為中期,這一時期挑花底布仍多為青色麻布,也有少量青色土棉布,色彩熱烈華麗,多以紅色調為主,配以黃、綠、白等色絲線,構圖較前期活潑,圖案更加豐富;1967年以後為晚期,這一時期挑花底布色彩和質地都呈多樣化趨勢,增加了紅、藍、黃、白、黑等色機織布,甚至使用塑膠窗紗和粗麻袋布做底布,挑繡用的彩線除了蠶絲線又增加了十字線和毛線,構圖更加自由,圖案更加多樣化,有的藝人還開始摹仿現代織物上的寫實圖案製作挑花。 由於苗族沒有文字,花溪苗族挑花成了本民族歷史和傳說的載體,獨特的挑花貫首服也成為這支苗族的識別標記和象徵。挑花在花溪苗族的日常生活、節日慶典及擇偶、婚喪、宗教等儀式中得到廣泛的運用,有著很強的實用價值。花溪苗族婦女在製作挑花時,不但注重繼承本民族的藝術傳統,而且還善於發揮想像力,大膽地進行再創作,幾乎找不到兩幅完全雷同的作品,使得挑花有著較強的藝術性和獨創性,廣大美術家和收藏家對之極為珍愛,國內外博物館也多有收藏。 劍河縣苗族錫繡主要分佈于貴州省劍河縣境內的南寨、敏洞、觀麼等鄉鎮,已流傳了五六百年。苗族錫繡以藏青色棉織布為載體,先用棉紡線在布上按傳統圖案穿線挑花,然後將金屬錫絲條繡綴于圖案中,再用黑、紅、藍、綠四色蠶絲線在圖案空隙處繡成彩色的花朵。銀白色的錫絲繡在藏青色布料上,對比鮮明,明亮耀眼,光澤度好,質感強烈,使布料看上去酷似銀質,與銀帽、銀耳環、銀項圈、銀鎖鏈、銀手鐲相配,極其華麗高貴。錫繡工藝獨特,手工精細,圖案清晰,做工複雜,用料特殊,具有極高的鑒賞和收藏價值。苗族錫繡與其他民族刺繡的不同之處在于,它不是用蠶絲線而是用金屬錫絲條在藏青棉布挑花圖案上刺繡而成,其核心圖案猶如一座迷宮,變化莫測,耐人尋味,寓意深刻,充滿強烈的神秘意味。 但是,隨著人們審美觀念和趣味的不斷變化,民族服裝的市場越來越小,苗族青年人中,穿著本民族服裝的人越來越少。在此情勢下,苗繡藝人的數量日漸減少,可以說,現代文化越是發達,苗繡的傳統技藝流失也越快。面對苗繡技藝所遭遇的危機,應儘快採取措施予以解決,以保證這一古老的民族工藝順利傳承下去。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