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彝族煙盒舞

admin

/ 2012-12-07 16:00:26

石屏彝族煙盒舞又稱「跳弦」、「壟傯」等,流傳于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的彝族村寨,元明時期趨於成熟,清代和民國時期達到鼎盛。 彝族煙盒舞包括正弦和雜弦兩部分,形成了山區和壩區兩種風格和多種流派,舞蹈套路多達220套,目前僅搜集整理117套,其中正弦62套,雜弦55套。其舞蹈形式有雙人舞、三人舞和群舞等,舞者手持舊時盛火草煙的圓形木制煙盒,在四弦的伴奏下,彈擊盒底擊節作舞,節奏明快,氣氛熱烈。石屏彝族煙盒舞個性鮮明,技巧多樣,著名的技巧動作有「仙人搭橋」、「螞蟻搬家」、「倒掛金鉤」等。這種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間舞蹈既可健身又可怡情,動作流暢瀟灑,極富藝術感染力,深受群眾喜愛,傳播範圍遍及城鄉,現已發展成為集歌、舞、樂、競技于一體的綜合性舞蹈藝術。 煙盒舞作為滇南彝族最具特色的一個舞種,以獨特的舞蹈語彙展現了彝族的歷史觀、道德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在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領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其豐富多樣的舞蹈套路和深邃的舞蹈內涵表明彝族人民出眾的舞蹈創作才能和藝術領悟能力。煙盒舞通過頭、腳、身、手、腰等各個身體部位的巧妙運用,以優美的舞姿形象地表達了彝族特有的審美趣味,同時下腰連環翻滾等高難度的舞蹈技巧,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煙盒舞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廣為當地各族群眾喜愛,成為民族間加強團結、增進友誼的平臺。隨著時代的變遷,煙盒舞的人文環境發生巨變,傳統的「吃火草煙」習俗已經消失,煙盒舞出現風格單一化、內涵淺顯化的趨勢,傳統的韻味十足的煙盒舞經典套路瀕臨失傳,亟待搶救。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