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07 16:02:33
雲南有長達四千餘年的制陶史,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景洪曼鬥寨、猛罕曼巒站寨、猛海曼紮寨及猛龍寨等地均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傣族傳統制陶技藝。 傣族自古喜愛用陶,制陶在傣語中稱為「板磨」,俗稱「土鍋」。明初錢祖訓所著《百夷傳》稱:傣族「惟陶冶之器是用」。與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傣族制陶是由婦女世代相承的。其主要工具有轉輪、木拍、竹刮、石球等,主要技藝流程包括舂土、篩土、拌沙、滲水、安裝轉盤、制坯、打坯、乾燥、準備燒陶、燒陶等環節,所生產的陶器按其用途可分為生活用具、建材、賧佛用具等種類。 傣族制陶技藝最突出的特色為慢輪手工製作,器物表面均用有紋的木拍拍打出印紋,這與南方新石器遺址出土的印紋陶器相一致。傣族陶器在用料上亦有講究,主要以泥土加砂石料來改善成型性能。其焙燒方式也有自己的特點,包括露天焙燒和封閉半焙燒等多種方法。成坯方法呈多樣化特點,有無轉輪制坯、腳趾撥動慢輪、手撥動轉輪等方式。這些遠古時期的制陶技術,至今仍為傣族傳承使用。20世紀50年代末期以來,國內外著名的考古學家多次對傣族制陶進行專門調查,認為傣族傳統制陶是我國原始陶藝的代表,是解開中國新石器時代燒陶之謎的鑰匙。 但是,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深入,除了少量用於建築物屋脊的裝飾品和佛教禮器外,在其他場合已不大容易看得到傳統的傣族陶器。另外陶器製作的經濟效益不理想,所以學習和從事制陶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在西雙版納,只有少數村寨的幾戶人家還會製作陶器,原始制陶術已處於即將消亡的狀態,亟待拯救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