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秦腔

admin

/ 2012-12-07 16:59:47

秦腔是元明之際流傳于關中一帶的勸善調及當地民間音樂與關中方言結合形成的一個戲曲聲腔劇種,主要流行於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西北部地方。明清之際,秦腔由陝西商人傳入中原及華東、華中、華南一帶,在清初成為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戲曲劇種。 現已發現的秦腔傳統劇碼有三千多種,多取材于歷史故事及各種神話和民間傳說,其中包括《春秋筆》、《和氏璧》、《玉虎墜》、《紫霞宮》、《麟骨床》、《長阪坡》、《賣華山》、《臨潼山》、《斬單通》、《取洛陽》、《三娘教子》、《櫃中緣》、《反延安》、《破洪州》、《三上殿》、《獻西川》等代表性劇碼。 秦腔音樂分歡音和苦音兩種,前者主要表現歡快喜悅的情緒,後者主要表現悲憤淒涼的情緒。秦腔演唱時有慢板、二六板、代板、起板、尖板、滾板等板式變化形式,伴奏樂隊分為文場和武場,文場以板胡為主,輔以笛、三弦、月琴、嗩呐等;武場基本使用打擊樂器,包括指板、幹鼓、暴鼓、戰鼓、鉤鑼、手鑼、水水等。秦腔的腳色行當傳統上分為四生、六旦、二淨、一醜,各有自己完整的唱腔和表演程式。秦腔的生、淨行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涼、雄邁豪放;旦角唱腔委婉細膩、婉轉流變、細膩典雅。秦腔演員還極重工架和特技,在長期的舞臺實踐中形成了趟馬、拉架子、擔柴、噴火、梢子功、撲跌等富有特點的表演模式。此外,秦腔的臉譜也別具特色。 秦腔是西北黃土高原人民共同擁有的精神財富,也是三秦文化的典型代表樣式,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它在歷史上曾流傳至中原和沿海一帶,影響和孕育了數十個地方劇種。20世紀80年代以後,秦腔和其他戲曲劇種一樣受到現代文化的巨大衝擊,專業演出團體生存艱難,優秀演藝人才缺乏,傳統表演技藝正面臨失傳的危險,急需採取切實的保護措施。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