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07 17:31:21
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位於甘肅省中部及西南部,是自古以來從中原通往青海、西藏、四川的必經之路,屬於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的一部分。這裡聚居著漢、回、藏、東鄉、撒拉、保安、土等民族,形成了獨具特色而又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臨夏磚雕是臨夏縣一種傳統的建築裝飾雕刻。該縣境內出土的金代大定十五年進義校尉王吉磚室墓中的磚雕飾物,是以土窯青磚為材料,據此可以判斷臨夏磚雕實源于秦漢,是當時民間木雕技藝的延伸。明、清兩代是臨夏磚雕的興盛時期,1949年後曾一度冷落,近二十年又得以復興。磚雕成品主要用來裝飾寺、廟、觀、庵及民居中的深宅大院,一般用於天井、山牆、影壁、廊心壁、丹墀、臺階、下檻、墀頭、須彌座、屋脊等處,雕刻題材可分自然景物、社會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裝飾紋樣等幾類。在發展過程中,臨夏磚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藝術的手法,同時注意將傳統國畫、書法、印章、詩文的藝術表達形式與磚雕手法融會貫通起來,形成多元性的藝術特徵,既保留著特有材料所呈現的質樸和簡約,又呈現出多樣化的藝術特徵。 臨夏磚雕的工藝主要分為捏雕和刻雕兩種。捏雕先捏塑各種造型,後入窯焙燒,製作脊獸、套獸、寶瓶等多用此法;刻雕在土窯綿磚上用刀雕刻,建築物中的牆飾、臺階等多用此法。刻雕的工藝包括打磨、構圖、雕刻、細磨、過水、編號、拼接安裝、修飾等八道程式,製作工具有折尺、鋸子、鉋子、鏟、鏨、刻刀等,其中鏟、鏨和刻刀又隨工藝要求分輕重、大小、長短、刃口寬窄薄厚數種。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陰線刻、凹面線刻、凸麵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鏤空式透雕等種類。現在臨夏磚雕的主要傳承人有周敬德、綻學仁等。 目前,傳統的磚雕工藝已失去了市場,許多從業人員缺乏傳統的磚雕技術和基本的藝術素養,磚雕技藝存在著嚴重的「斷代」現象,而分段製作的現代流水線生產方式也將導致磚雕作品風格的不統一,缺乏個性的表現和生動的氣韻。在此狀況下,有必要採取具體措施,對臨夏磚雕的傳統技藝進行搶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