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07 17:47:2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錫伯族的西遷節,俗稱「遷徙節」、「農曆四月十八節」、「農曆四月十八西遷節」等。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農曆四月十八日,四千余名錫伯族官兵及眷屬奉朝廷之命由盛京(今瀋陽)出發,西遷新疆伊犁地區屯墾戍邊。之後每逢農曆四月十八日這一天 ,人們都會開展各種活動,以隆重紀念祖先的英雄業績,這一天遂成為錫伯族的傳統節日。 西遷節的慶祝活動豐富多彩,包括野炊、射箭、比武、唱歌、跳舞等內容。特別是以獨唱和合唱形式演唱、以西遷過程為主要內容的徵調式西遷之歌,唱詞達四百余行,三節為一樂句,全曲十二小節,歷經二百多年的豐富、加工和創作,已有7種之多,傳承至今,成為西遷節最獨特的文化表現形式。西遷節這一天,錫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裝,歡聚在一起,彈響「東布林」,吹起「墨克調」,盡情地跳起舞姿剛健、節拍明快的「貝勒恩」。姑娘們的「抖肩」、小夥子們的「鴨步」均惟妙惟肖,他們以此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這種節慶活動集中展示了錫伯族燦爛悠久的文化傳統、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間信仰、民風民俗及各種工藝和歌舞藝術,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寶貴價值。 目前,口頭和文學作品的失傳現象日漸嚴重,精通滿語滿文的人數越來越少,西遷節民俗藝術的個性特色逐年弱化,需要加大對其保護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