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10 18:22:42
在今山東省蒼山縣西北約30公里處,有一座文峰山,又稱魯卿山。據《蒼山縣志》記載,此山原名神峰山,為了紀念葬於此山的季文子而改現名。季文子,即季孫行父,是春秋時期的魯國名臣。他在魯國久執國政,連相魯宣公、魯成公、魯襄公三君,是對魯國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與其在政治上的成績相比,季文子對自身修養 的要求更為後人重視,他也因此被奉為廉吏楷模。 季文子在世的時候,就以廉潔簡樸的形象而在諸侯列國中形成了很好的口碑。晉楚鄢陵之戰後,魯卿叔孫僑如為逞一己之私,慫恿晉國扣押了前往參加盟會的季文子,並以做晉的屬國為條件要求晉國殺掉季文子。但晉卿範文子卻沒有照辦。因為在他看來,“季孫於魯,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可不謂忠乎?”(《左傳·成公十六年》)殺這樣的人是不得人心的。最終季文子得以全身而歸。在這一事件中,固然不能忽視晉卿範文子的作用,但促使范文子這樣做的,正是季文子的廉潔。作為在魯國掌權數十年的重臣,季文子去世的時候,竟然“家無衣帛之妾,厩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史記·魯世家》)堂堂三朝元老不但沒有什麼積蓄,甚至家臣連喪葬用品都準備不齊,這確實讓人感嘆不已。正因為此,司馬遷借用“君子”的話稱他既“忠”又“廉”,“忠”說的是他對魯國政治與外交的貢獻,“廉”則是對他生活作風的褒揚。 季文子以魯國執政的身份而大興節儉之道,為魯國政治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氣,並在客觀上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但季文子的“廉”在當時也曾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評。如魯卿孟獻子之子仲孫它就認為季文子的“廉”是吝嗇,不符合作為一國執政的身份,也影響了魯國的形象。對此,季文子做出了這樣的回答:“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惡,而我美妾與馬,無乃非相人者乎!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國語·魯語上》)不久,季文子把此事告訴了孟獻子,獻子把兒子關了七天禁閉以示懲戒。後來,仲孫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效法季文子,積極改過,並做到了“妾衣不過七升之布,馬餼不過稂莠”。(《國語·魯語上》)季文子聽說後,舉薦其擔任上大夫之職。季文子的廉潔和節儉正是他憂國憂民之情的外在體現,並因此具有了熏陶和教育後輩的道德力量。 雖然後世也有人認為季文子的節儉只是“飾詐沽名之事”(陳士元《論語類考·卷八》),但總起來看,季文子此舉絕不是現在流行的“做秀”,這從後世稱頌者眾多即可見一斑。如宋人費樞曾讚歎道:“季文子可謂無忝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乃念及國人之父兄食麤而衣惡,蓋廉者,政之本;儉者,廉之本。文子之為政,其知本歟?”(《廉吏傳》卷上)由此可見,節儉不僅僅只是個人生活作風問題,而是蘊涵著政治生活中的大道理。正如季文子自己說的那樣,愛民是其節儉的出發點,而惟有如此,才是達到國家治理的正確途徑。而就其後來又不拘一格提拔認識到自己錯誤並改正的仲孫它這一點來看,季文子也可以稱得上是有器量的政治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