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10 19:53:36
范雎(?—前255),也叫範且(這是漢代石刻中的錯誤)(《史記》中是“雎ju”字,有書為“睢sui”字,評書家多讀此音),字叔。戰國時魏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他同商鞅、張儀、李斯先後任秦國丞相,對秦的強大和統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早年家境貧寒,後出使齊國為魏中大夫須賈所誣,歷經磨難後輾轉入秦。公元前266年出任秦相,輔佐秦昭王。他上承孝公、商鞅變法圖強之志,下開秦皇、李斯統一帝業,是秦國歷史上繼往開來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國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極有建樹的謀略家。李斯在《諫逐客書》中曾高度評價范雎對秦國的建樹和貢獻:“昭王得范雎,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 范雎當初想為魏國建立功業,因家貧無法得見魏王,投在中大夫須賈門下當門客。魏昭王使讓賈出使齊國,范雎隨往,憑雄辯之才深得齊王敬重。齊王欲留他任客卿,並贈黃金十斤,牛、酒等物,均謝絕。須賈回國,不僅不讚揚他的高風亮節,反向相國魏齊誣告他私受賄賂,出賣情報。魏齊將他拷打得肋折齒落,體無完膚,又用席裹棄於茅廁,讓賓客往上撒尿。范雎裝死,被拋於郊外。返家後即托好友鄭平安將自己藏匿,化名張祿,並讓家人舉喪,使魏齊深信自己已死不疑。 半年後,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訪魏。鄭平安設法讓范雎暗同王稽會面。經交談,王稽發現范雎是難得之才,將他和鄭平安帶回秦國。時值秦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秦國勢強盛,但朝政被昭王生母宜太后和舅舅穰侯、華陽君和兩個弟弟涇陽君、高陵君所把持,排斥異己,對來自各國的賓客和辯士不太歡迎。王稽雖多方努力,范雎仍得不到昭王的召見。只好強捺焦躁,等待時機。 過了一年,穰侯魏冉為擴大自己封地,欲率兵經韓、魏去攻打齊國。范雎抓住這一良機上書昭王,請求面談。昭王用車把他接入宮中。在這次見面談話中,他首先用“秦國人只知有太后、穰侯,不知有秦王”觸及了昭王有苦難言的心病。然後指出秦國內政弊端,即昭王上畏於太后之威嚴,下惑於*臣的諂詐,身居深宮,陷於包圍之中,終身迷惑,無法辨明是非善惡。長此下去,大則國家覆滅,小則自身難保。范雎慷慨直言,得到了昭王信任,當即表示,今後無論大小事,上及太后,下至群臣,該怎麼辦,要范雎儘管賜教,不要有任何顧慮。范雎接著告訴昭王,穰侯跨越韓、魏攻齊非正確決策。出兵少不足以敗齊,出兵多使秦國受害。打敗了,為秦之大辱;打勝了,所佔地無法管理,只會讓韓、魏從中漁利。伐齊於秦有百害而無一利。 第二天上朝,昭王即拜范雎為客卿,下令撤回伐齊之兵。從此,范雎躋身於秦廷,開始施展他的全部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