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法顯

admin

/ 2012-12-13 14:49:21

法顯(334年——420年),東晉司州平陽郡武陽(今山西臨汾地區)人,一說是并州上黨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國第一位到海外取經求法的大師,傑出的旅行家和翻譯家。 自小出家志堅貞 佛教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了很大發展。各種佛教流派,紛紛傳入中土;佛教典籍,被大量翻譯;全國各地廣修佛寺;佛教信徒,迅速 ​​增多。西晉時,全國佛寺已有一百八十座,僧尼人數多達三千七百人。其後更是愈來愈多。法顯正是生活在佛教在中國空前大發展的這個歷史時期。 法顯本姓龔,他有三個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擔心他也夭折,在他才三歲的時候,就把他度為沙彌(即送他到佛寺當了小和尚)。十歲時,父親去世。他的叔父考慮到他的母親寡居難以生活,便要他還俗。法顯這時對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誠,他對叔父說:“我本來不是因為有父親而出家的,正是要遠塵離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沒有勉強他。不久,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回去辦理完喪事仍即還寺。法顯性情純厚。有一次,他與同學數十人在田中割稻,遇到一些窮人來搶奪他們的糧食。諸沙彌嚇得爭相逃奔,只有法顯一個站著未動。他對那些搶糧食的人說:“你們如果需要糧食,就隨意拿吧!只是你們現在這樣貧窮,正因為過去不布施所致。如果不搶奪人糧,恐怕來世會更窮。貧道真為你們擔憂啊!”說完,他從容還寺,而那些搶糧的人竟被他說服,棄糧而去。這件事使寺中僧眾數百人莫不嘆服。二十歲時,法顯受了大戒(和尚進入成年後,為防止身心過失而履行的一種儀式)。從此,他對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堅貞,行為更加嚴謹,時有“志行明敏,儀軌整肅”之稱譽。 歷盡艱險取 ​​經歸 東晉隆安三年(399年),六十五歲的法顯已在佛教界度過了六十二個春秋。六十多年的閱歷,使法顯深切地感到,佛經的翻譯趕不上佛教大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由於戒律經典缺乏,使廣大佛教徒無法可循,以致上層僧侶窮奢極欲,無惡不作。為了維護佛教“真理”,矯正時弊,年近古稀的法顯毅然決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尋求戒律。 這年春天,法顯同慧景、道整、慧應、慧嵬四人一起,從長安起身,向西進發,開始了漫長而艱苦卓絕的旅行。次年,他們到了張掖(今甘肅張掖),遇到了智嚴、慧簡、僧紹、寶雲、僧景五人,組成了十個人的“巡禮團”,後來,又增加了一個慧達,總共十一個人。“巡禮團”西進至敦煌(今甘肅敦煌),得到太守李浩(即李)的資助,西出陽關渡“沙河”(即白龍堆大沙漠)。法顯等五人隨使者先行,智嚴、寶雲等人在後。白龍堆沙漠氣候非常乾燥,時有熱風流沙,旅行者到此,往往被流沙埋沒而喪命。法顯後來在他的《佛國記》中描寫這裡的情景說:“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欲求度處,則莫知所擬,唯以死人枯骨為標幟耳。 ”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勇往直前,走了十七個晝夜,一千五百里路程,終於渡過了“沙河”。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