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15 13:07:24
佤族(中國標準羅馬字母:Va)是亞洲的一個跨國民族,主要分佈在瀾滄江與薩爾溫江之間的山地,分屬於緬甸與中國 。在緬甸境內超過60萬人,主要分佈於佤邦,也分布於撣邦。在中國約40萬人,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滄源佤族自治縣,其餘分佈在瀾滄、孟連、雙江、耿馬、鎮康等縣。傳統上佤族人信仰萬物有靈,現在則多信仰基督教或佛教。佤族使用佤語,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昂語支,有巴饒克、佤和阿佤3個方言。中國的佤族原來沒有文字,1956年創製了一套以巴饒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岩帥語音為標準音的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 佤族在2000年前就與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的先民一起居住在高黎貢山和瀾滄江地區。先秦時「百濮」的一支。唐代稱「濮子蠻」,宋代稱「濮蠻」,明代稱「古剌」,清代稱「嘎剌」、「哈瓦」。他們自稱「佤」、「巴饒克」 、「阿佤」等,都有「住在山上的人」的意思。當地傣族與國外老族,撣族稱其為「佧佤」,「佧」在傣語中意為奴隸,所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稱為佤族。佤族有獵頭的習俗,最後一次有記錄的獵頭在1950年代末。 他們本來也生活在景棟,後被撣族征服,成為詔法的奴隸。 佤族民族學家趙明生提出了與傳統史籍相異的看法,他認為晉朝永昌郡的永壽城不僅僅作為一個縣城,而是佤族在晉朝時所建的地方民族政權,可能是民間傳說的佤族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