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顧炎武

admin

/ 2012-12-18 14:53:31

歷史(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學家。初名絳,字忠清,清兵南下,他改名炎武,字寧人。曾自署“蔣山傭”,人稱亭林先生。崑山(今屬江蘇)人。少年時深受嗣祖顧紹芾的影響,關心現實。注重實學,凡天文、地理、水土、兵、農、歷代典章,無不熟究。曾參加“復社”反對宦官擅權的鬥爭。清兵南下,嗣母王氏絕食而死。他參加了崑山、嘉定一帶人民的抗清鬥爭。清順治十三年(1656),隻身北上,遍遊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等地,結納各地愛國志士,觀察中原地區的地理形勢,以圖恢復。康熙七年(1668),為山東“黃培詩案”株連入獄。經友人營救獲釋。清廷曾多次逼迫他參加纂修《明史》,均遭嚴詞拒絕。顧炎武研究經學,反對空談,注重確實憑據,辨別源流,審核名實,開清代樸學風氣。一生律己很嚴,操行卓越,身處逆境而終無頹唐之想,表現出堅定的民族氣節和不屈精神。 顧炎武學識廣博,著作宏富,在經學、音韻學、史學、文學諸方面有很深造詣。其文學成就主要以詩見稱,現存各體詩412首,其中包括徐嘉《顧詩箋注》的《集外詩補》中所收的4首佚詩。顧炎武認為“文須有益於天下”(《日知錄》),“故凡文之不關於六經之指、當世之務者,一切不為”(《與人書》三)。他說:“詩不必人人皆作”,“和韻最害人詩”,反對一切阿諛、剿襲及無聊的應酬文學,提倡嚴肅的創作態度。他主張“詩主性情,不貴奇巧”,但並不一般地反對運用技巧。他指出《漢書》“束於成格,而不得變化”,《史記》則“情態橫出,文亦工妙”,所以他認為《漢書》不如《史記》。他反對盲目地摹仿古人,曾批評一位朋友的詩文說:“君詩之病在於有杜,君文之病在於有韓、歐。有此蹊徑於胸中,便終身不脫依傍二字,斷不能登峰造極。”(《與人書》十七)顧炎武墨跡顧炎武詩歌創作的現實性和政治性十分強烈,帶有明顯的史詩特色。清軍南渡,一路燒殺淫掠。顧炎武寫下了一系列國亡家破、長歌當哭的壯烈詩篇。他在《秋山》中描寫江陰、崑山、嘉定等地人民抗清失敗後被屠殺劫掠的慘狀:“旌旗埋地中,梯衝舞城端。一朝長平敗。伏尸遍岡巒。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紅顏”,“烈火吹山岡,□火來城市。天狗下巫門,白虹屬軍壘。可憐壯哉縣,一旦生荊杞”。楊廷樞、陳子龍、何騰蛟等抗清不屈而死,他都作詩哀悼。他起初寄希望於南明政權,在《京口即事》中,他將督師揚州的史可法比作東晉誌圖恢復的祖逖。南明唐王遙授他為兵部職方司主事,他收到唐王的詔命後十分激動和興奮,《延平使至》詩中寫道:“身留絕塞援□伍,夢在行朝執戟班”。著名的七言律詩《海上》四首,關心恢復事業,悲感蒼涼,林昌□《射鷹樓詩話》評為:“獨超千古,直接老杜。”南明政權相繼覆滅,使他深感悲痛,以“春謁長陵秋孝陵”(《重謁孝陵》)寄託胸懷。《五十初度時在昌平》、《一雁》、《元旦》、《又酬傅處士次韻》、《汾州祭吳炎潘□章二節士》、《井中〈心史〉歌》等,都表現了他直至垂暮之年,懷念故國之心仍耿耿不釋。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