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18 15:42:24
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1928年6月3日),字宋卿,湖北省武漢黃陂人,清末加入海軍,後擔任新軍協統,武昌起義後,擔任湖北都督。袁世凱死後,擔任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大總統。1922年退隱。 1883年,黎元洪考入天津北洋水師學堂,為人謹厚,勤學,對引擎修造學尤具心得,為師長嚴復、薩鎮冰等所賞識,嚴復評他:「德高才疏」。畢業後,派往廣東服役,曾在廣東水師中任廣甲號二管輪。中日甲午戰爭時被日艦擊沉,飄海遇救。之後投靠張之洞,被派督練新軍,並且到多次赴日本學習軍事。1906年任新軍第二十一混成協協統(今制上校旅長、團長),駐守湖北武昌。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時,黎元洪藏身在朋友家中。革命黨人因為領袖皆不在武昌,強迫黎元洪出任湖北軍政府都督。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成立後,先後推選黎為中央軍政府大都督、假定副元帥、大元帥。1912年南京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黎被選為臨時副總統。1912年2月鎮壓了反對他的武昌群英會暴動,9月鎮壓了南湖馬隊暴動。1913年10月正式當選副總統。12月被段祺瑞脅迫進京。1915年袁世凱洪憲稱帝後,12月15日策令,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黎元洪極為反感,固辭,申令不許。 1916年袁世凱死後,黎元洪於6月7日9時接其第一任任期為大總統。1917年與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向德國宣戰而決裂,段祺瑞以辭職威脅,黎元洪5月23日免去段的職務,段離開北京赴天津,擁段的11省督軍在各地宣佈獨立。黎元洪急召張勳入京調解,張勳坐鎮天津,要求黎解散國會。6月12日黎被迫下令解散國會。6月14日張勳帶領三千軍隊抵燕京。7月1日發生張勳擁立溥儀復辟,擁十二歲的溥儀登極。黎逃入東交民巷日本使館,電請副總統馮國璋代行大總統職權,任段祺瑞為總理。復辟事件後為段祺瑞的討逆軍所壓服,張勳逃入荷蘭大使館,前後僅十二日。7月14日黎通電去職,馮國璋任代大總統,以段祺瑞為總理。 1922年直奉戰爭後,徐世昌被驅逐,黎元洪再接徐世昌的第二任任期為總統。次年6月被曹錕驅逐,經過賄選,曹錕當選第三任總統。 之後黎元洪寓居天津租界經商致富,有房地產七十餘處,晚年生活優渥,大力贊助教育事業。1928年病逝於天津英租界寓所。1935年國民政府於武昌為黎元洪舉行國葬(墓在今武昌洪山區土公山南坡,華中師範大學校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