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鹽土

admin

/ 2012-12-28 20:14:32

鹽土(solonchak)含水溶性鹽類較多的低產土壤。表面有鹽霜或鹽結皮;pH值一般不超過8.5。鹽土中常見的水溶性鹽類有鈉、鉀、鈣、鎂的氯化物、硫酸鹽、碳酸鹽和碳酸氫鹽等。根據成土過程及土壤性態特點,可分為草甸鹽土、濱海鹽土、沼澤鹽土、洪積鹽土、殘餘鹽土、鹼化鹽土6個亞類。 水溶性鹽類在土壤表層或土體內逐漸積聚的過程,即鹽化過程是導致鹽土形成的主要原因。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是鹽化發生的必要條件。在乾旱、半乾旱地區,溶有各種鹽類的地下水因蒸發作用而沿土壤毛管孔隙上升至地表,其中的液態水分子汽化,水中的各種鹽類則殘留於土壤表面及土體,久而久之,土壤即因水溶性鹽類日益增多而鹽化成為鹽土。這種完全因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壤鹽化過程稱原生鹽化過程,形成的鹽土稱原生鹽土。乾旱、半乾旱地區由於水文地質條件的不同而存在的非鹽化土壤,因人類的不合理灌溉,促使地下水中鹽分沿土壤毛管孔隙上升並在地表積累,由此引起的土壤鹽化過程稱次生鹽化過程,形成的鹽土稱次生鹽土,耕作土壤鹽化多屬此類。濱海地區頻繁的海潮帶入土體中大量鹽類,在強烈蒸發作用下向地表積累而形成濱海鹽土。 鹽土須經過改良,消除對植物的危害,才能利用。改良方法包括降低土壤含鹽量、降低地下水位、淡化淺層地下水及培肥土壤、抑制返鹽等。可分為水利改良和農業改良兩類。水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排水、沖洗淋鹽、放淤、種植水稻。農業改良措施主要包括耕作、施肥、輪作、種植牧草和植樹造林等。採用鹽土改良措施須統籌兼顧、統一規劃、因地制宜、綜合治理,改良與利用相結合。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