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名字的避諱

admin

/ 2012-12-01 12:56:02

名字避諱是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的普遍現象。美洲的印第安人、高加索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巴拉圭的阿北波尼人、澳大利亞的土人、非洲的祖魯人等一些未開化的民族,古代的印度、埃及等一些有較高文明程度的民族都有各自的名字避諱 在原始氏族的觀念中,人名是一個人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一種具有某種超人力量的符號。他們認為,當一個人獲知某一個人的名字時,他同時也將得到他一部分力量,這也許就是避諱產生的根源,也就是說,避諱是在原始人對大自然、對人類自身不理解,並加以神秘化的情況下產生的。 在我國,名字避諱有著很悠久的歷史,並且連續不斷,代代相續。據學者們考證,漢語名字的避諱起源於周代。《左傳》記載魯桓公給太子命名時,向大臣們儒徵詢意見,申儒講述了起名不要用國名、山川名、官職名、疾病名、畜牲名、器幣名的道理,因為這些事物與百姓的關係密切,用這些事物取名字,會給生活帶來不便。可見古代中國很可能在周代以前的漫長的蒙昧歷史時期便已存在姓名避諱了。 "名魂相關"的迷信思想自那時起遺留下來,即便是中國封建時代的高度文明也沒有使人們認識到名字只不過是人的一種代號,它與它所代表的人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繫,不應該對它有什麼迷信思想。然而,在整個封建時代中,名字的避諱現象層出不窮,愈"避"愈多加穩固為社會道德規範的一部分,甚至被利用為政治上打擊異已的一種手段。 在我國歷史上,不同程度地出現過以下幾種名字避諱。 2、個人諱   個人諱,顧名思義,就是對自己名字的避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些官僚自恃權勢,命令手下人避其名諱,這叫自諱其名。這些封建官員,他們一方面受君主和上級的控制管制,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為封建帝王及上級諱名諱恥。另一方面,對其下屬、對百姓,他們又改換成另外一副面孔,盛氣凌人,讓人為他避諱。   這種人,我們最熟悉的例子恐怕是那個"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田登了。由於"登"和"燈"同音,元宵節放燈時,他出佈告說:"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而不說"放燈三日",遺笑而今。   南宋的錢良臣也有諱其名,他的小兒子頗聰慧,凡經史中有"良臣"二字的,讀時均改為"爸爸"。一天讀《孟子》,"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遂將其改讀為"今之所謂爸爸,古之所謂民賊也。"原想尊敬,反成辱罵了。 還有一位老兄姓趙名宗漢,他把"漢"字據為已有,規定下屬及其家人遇到其他地方的"漢"字,都要改為"兵士"。一天,他老婆去拜羅漢,他兒子正在跟老師學習《漢書》,僕人向他禀報時說:"夫人請和尚來家供奉十八羅兵士,公子請老師,在教《兵士書》"。 這種自諱其名,其實只是自抬身份罷了。 另一種個人諱是上級長官或有權有勢者並沒有要求,但一些下級官吏和身分低微的人敬畏他們的權勢或為拍馬屁,而避其名諱。 五代時的馮道,歷朝為相。一天他的門客給他講老子的《道德經》,可書的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一句話中竟有三處犯諱。為了避諱,門客靈機一動,將這句話改為"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令人啼笑皆非這種個人諱,在封建社會中並沒有得到禮法的承認,而且這些官吏的權勢也有限,並不像皇帝那樣至高無上。所以國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而這種個人諱的屁股還是可以摸一摸的,尤其是碰上一些不畏權勢,敢於犯上的人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