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清明節

admin

/ 2012-12-01 17:14:09

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至今仍是中華民族包括海外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清明節古時也稱三月節,已有兩千多年曆史。西曆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原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全國漢族和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過此節日。 在中國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據此來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歲時百問》:「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它包含著豐富的風俗活動內容。 清明節是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活動儀式是祭祖、掃墓,這是人們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人們重要的禮俗活動之一。掃墓原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節相傳起于晉文公對介子推的悼念。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後來,由於寒食與清明日子接近,這個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就逐漸與清明合二為一了。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除了禁火、掃墓,還有踏青、放風箏、蕩秋千、娛樂游戲等活動,江南還有蠶花會和祭祀蠶神等活動。因此,清明時節既有祭掃墳墓的悲酸之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之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地群眾多在清明節前後前往革命烈士陵園掃墓,表達對先烈的緬懷之情。 清明節的文化意義非同尋常。它可以滿足人們追思先人的情感需要,強化親情關係。通過祭祀祖先可以追根溯源,吸取歷史教訓,從而更好地教育後代。尋根祭祖,懷念先烈,又能團結海內外華人華僑,心向祖國,增進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