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七夕節

admin

/ 2012-12-01 17:18:36

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它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也是舊時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七夕節是中國農耕社會傳承下來的重要節日之一,除漢族外,滿、朝鮮、壯、侗、苗、佘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但有些少數民族對這個節日有其自稱,如滿族稱之為祭星節、鄂倫春族稱之為祭月亮等。 七夕節起源于牛郎織女神話。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對牛郎星、織女星的記載。東漢時,傳說天帝為媒,讓牛郎與織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銀簪劃河為界,規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鵲橋同織女相會,民間據此傳說形成了七夕節,並且一直保留下來。 七夕節主要包括:1.拜牛郎織女,瓜棚下聽「天語」;2.丟巧針,卜運氣;3.七姊妹結盟;4.接露水,種生;5.祭七夫人、魁星、文昌、關公、天孫等等。七夕節的相關器具、製品有牛郎織女年畫、七夫人像、七夕繪畫、乞巧樓、乞巧針、乞巧果、七巧板等。 七夕節是女性的節日。發展變化過程中,男女愛情的內容也融入其中,體現出人們追求美好的情感願望。此外,七夕節期間還進行各種智力遊戲,豐富了節日內容。 七夕節對研究中國歷史文化有重要價值。其中,深入人心的牛郎織女是中國民間文學的重要題材,它與民俗生活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間活動,是文學、民俗學、遊藝諸學科研究的重要內容。 目前城市一般不過七夕節,在農村還保留著相關節俗,一些傳說也還在流行,但乞巧活動已經淡化,所以七夕節的文化內涵正在逐步弱化,需要加以挖掘和保護。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