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哈哈腔

admin

/ 2012-12-01 18:02:44

哈哈腔又稱「喝喝腔」、「呵呵腔」,流行於河北省的保定、滄州、衡水、廊坊、石家莊及山東省的惠民、德州地區。 哈哈腔原是俗曲曲名,清代嘉慶年間北京鈔本《雜曲二十九種》所收《西廂記•游寺》和北京「百本張」鈔本中均有該曲。哈哈腔約形成于明末清初,清代乾隆年間已經在京師和民間流行,清末民初達到鼎盛。其發展大約經歷了當地的民間歌舞、民間小戲兩個階段,最後定型為以弦索小曲「柳子」為唱腔曲調的小戲。在不同地方語言和民間藝術的影響下,哈哈腔逐漸形成了具有不同藝術風格和音樂特點的三路流派。東路流行於山東省的德州、惠民地區和河北省的東南部,中路流行於滄州、衡水地區,西路流行於保定地區及廊坊部分地區。哈哈腔唱腔屬於板腔體,【流水板】是核心板式,主要板式有【頭板】、【二板】、【三板】、【快三板】、【垛板】、【尖板】等。哈哈腔各行當唱腔大體相同,分男腔、女腔兩種,男女同調,惟旋律稍有區別。其樂器以「拙笙、巧弦、浪蕩笛」三大件為主,西路的笛子尤其突出,富於民間吹打樂的特點。 哈哈腔傳統劇碼有一百余種,以喜劇風格見長,代表性劇碼有《王小打鳥》、《三拜花堂》、《雙燈記》、《李香蓮賣畫》、《金鎖記》、《女中魁》、《賣水》、《楊二舍化緣》、《唐知縣審誥命》等,另外還有《小過年》、《拴娃娃》、《摔紡車》等反映民間生活的小戲,以及《全忠孝》、《烏玉帶》等從梆子移植的大戲。這些劇碼鄉土氣息濃厚,戲文通俗易懂,深受農民特別是農村婦女的歡迎。 新中國成立以後,河北省清苑縣建有專業的哈哈腔劇團,在豐富當地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及宣傳党和政府的路線、政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由於造詣較深的老藝人大多年事已高,後繼乏人,哈哈腔處於瀕危境地,急需弘揚和保護。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