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晉劇

admin

/ 2012-12-05 13:48:16

晉劇是山西省四大梆子劇種之一,因產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稱中路梆子,外省稱之為山西梆子,主要流布于山西中、北部及陝西、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清代初年,蒲州梆子流入晉中,與祁太秧歌、晉中民間曲調相結合,經晉商和當地文人的參與而形成晉劇。其後幾經變化,在晉中、晉北以至內蒙古、河北、陝北的部分地區發展傳播開來。清末民初的近百年間是晉劇的發展時期,當時班社眾多,人才輩出,尤其是以丁果仙為代表的第一代女演員出現之後,晉劇藝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晉劇傳統劇碼豐富,經常上演的有二百多出,包括《渭水河》、《打金枝》、《臨潼山》、《乾坤帶》、《沙陀國》、《戰宛城》、《白水灘》、《金水橋》、《火焰駒》、《梵王宮》、《雙鎖山》等。在發展過程中,晉劇保留了蒲州梆子慷慨激昂的藝術特色,同時形成婉轉細膩的抒情風格。晉劇唱腔豐富,包括亂彈、腔兒、曲子幾種,板式多變,表現力強,如亂彈板路就分平板、夾板、二性、流水、介板、倒板、滾白7種。晉劇傳統樂隊由9人組成,分文、武場兩種,文場伴奏樂器為呼胡、二弦、三弦、四弦「四大件」,武場則採用鼓板、鐃鈸、小鑼、馬鑼、梆子等樂器。晉劇腳色行當主要有鬚生、正旦、大花臉「三大門」和小生、小旦、小花臉「三小門」,表演粗獷豪放,富於激情,不僅繼承了 梆子戲表演中的絕技,而且在翎子功、帽翅功等方面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作為山西省的代表性劇種,晉劇在山西地方戲劇、音樂、民俗、歷史等的研究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由於商品經濟的影響和現代生活方式的衝擊,上演劇碼迅速減少,城市觀眾大量流失,農村觀眾則以老年群體為主,晉劇的前途令人憂慮。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