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蒙古族安代舞

admin

/ 2012-12-05 14:22:02

安代舞發源于庫倫旗,據考證約形成于明末清初。當時庫倫體制是「政教合一」,寺廟林立,僧侶眾多。清朝中期,各地闖關東的移民大量湧入草原,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文化風俗相糅合鑄就了庫倫蒙古族文化,孕育了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安代舞。 安代舞的起源有三十余種說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說法認為安代最初是用來醫治婦女相思病的宗教舞蹈,也含有祈求神靈保佑、消災祛病之意。當時,在庫倫等地流行的安代有「阿達安代」、「烏日嘎安代」等12種。安代通常在節慶或閒暇時進行,一人領唱眾人應和,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載歌載舞。安代舞有強烈的自娛性、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輕鬆愉快,簡單易學,唱詞隨編隨唱,富於感染力。男女老少皆可入場歡跳,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只要依其音樂的節奏甩巾踏步,與領唱歌手相應和即可。安代的音樂曲調風格獨特,有強烈的感染力,便於歌手根據不同情景表達不同的情感。安代的唱詞除開場和收場部分因儀式需要基本確定不變之外,其他皆不固定。那些才思敏捷、善於辭令的歌手可以盡情地用詼諧幽默的唱詞抒發情感,或讚美,或嘲諷,或嘻笑怒駡,不拘一格。 近四百年來,安代舞以其濃郁的「民間本色」和「癲狂之舞」的特徵而備受蒙古族人民喜愛,漸成內蒙古地區蒙古族宗教儀禮和「那達慕」盛會上最受歡迎的狂歡之舞。據庫倫史料記載,單場安代最長持續時間竟達四十多天,其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堪稱中國民間舞之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庫倫旗全面開展了安代舞的發掘、整理工作。1958年,安代民間老藝人額爾敦巴拉在北京表演安代,引起轟動。如今,安代舞已成為蒙古民族最為耀眼的文化標識。1996年,內蒙古庫倫旗被命名為「中國安代藝術之鄉」。近年來,由於文化形態的變遷,安代舞的傳承方式與生存空間日益受到限制,舞種延續受到極大威脅,急需整理和搶救。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