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遼寧鼓樂

admin

/ 2012-12-05 14:39:00

遼寧鼓樂自古以來就十分盛行,曾對東北各地的鼓樂產生過深遠影響。遼寧省遼陽市出土的漢魏時期古墓壁畫中就有古代的鼓吹演奏圖,並且題有「鼓吹演跌歡戲」六字。 遼寧鼓樂早期為笙管樂,明清時期加入了嗩呐樂,清代中葉樂隊定型並趨於成熟。從曲目上看,它保留了少部分唐宋曲牌,大部分則是元明南北曲和明清曲牌;從結構上看,鼓樂曲體十分嚴謹,每一類樂曲都有一定的結構模式,板數規定十分嚴格。特別是其中的漢曲、大牌子曲,有著明顯的唐代大麯和宋代曲破的結構痕跡。從某些樂曲的音調上看,遼寧鼓樂曲明顯地受到了北方少數民族(如契丹、女真)音樂的影響。在樂調方面,遼寧鼓樂用借字手法形成的「三十五調」實際是濫觴于唐宋的「移宮換調」,屬「燕樂二十八調」的余緒。此外,遼寧鼓樂中嗩呐的七種調名稱謂為研究嗩呐形制的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線索。 遼寧鼓樂先後產生了一批技藝高超的傳承人如王文州、王國卿、王國全、劉永年、劉永慶、劉寶善等,他們不僅在本地教授徒弟,而且還向外地傳藝,由此促進了遼寧乃至東北三省民間鼓樂的普遍傳承。常用曲目有《工尺上》、《梅花調》、《上菜曲》、《句句雙》、《桂枝花》。 目前,遼寧鼓樂依然盛行不衰,但演奏的傳統曲目已經日漸減少,尤其是大牌子曲和漢曲,能完整演奏者寥寥無幾,出現了鼓樂活動興盛而傳統樂曲卻走向瀕危的尷尬局面,需要有關方面加以保護。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