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江南絲竹

admin

/ 2012-12-05 15:12:55

江南絲竹是流行於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區的絲竹音樂的統稱。因樂隊主要由二胡、揚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簫等絲竹類樂器組成,故名。 明代嘉隆年間,以魏良輔為首的戲曲音樂家們在太倉南碼頭創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時,以張野塘為中堅人物組成了規模完整的絲竹樂隊,用工尺譜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後逐漸形成絲竹演奏的專職班社。明萬曆末在吳中(蘇州地區)形成了新的樂種「弦索」,可算是江南絲竹的前身。它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後正式定名為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傳統的技法中有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揮等手法,並逐步形成「小、細、輕、雅」的風格特色。這種技法和風格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相互謙讓、協調創新等深刻的社會文化內涵。絲竹樂來自民間,植根民間,簡便易行,適宜推廣,有重要的民俗文化價值。江南絲竹曲目豐富,傳統樂曲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四合》和《雲慶》等。聶耳曾改《倒八板》為《金蛇狂舞》,很快風靡全國;劉天華改編創作的《變體新水令》也早已成為樂壇名曲,在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江南絲竹音樂的產生和延續,對民族音樂史的研究及戲曲、民俗文化、群眾文化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江南絲竹是江南水鄉文化傑出的代表之一。 至20世紀六七十年代,傳統江南絲竹班社均自行解散。至今,70歲以上的老藝人已相繼離世,後繼乏人,加上傳統曲目傳譜很少,江南絲竹日漸瀕危。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