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吳歌

admin

/ 2012-12-05 17:16:54

吳歌是吳語方言地區廣大民眾的口頭文學創作,發源于江蘇省東南部,蘇州地區是吳歌產生發展的中心地區。吳歌口口相傳,代代相襲,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吳歌源遠流長,《楚辭•招魂》即有「吳蔡謳,奏大呂些」的記載。宋代郭茂倩編《樂府詩集》時將吳歌編入《清商曲辭》的《吳聲曲》。明代馮夢龍採錄宋元到明中葉流傳在民間的大量吳歌,輯錄成《山歌》、《掛枝兒》。清代是長篇敘事吳歌的成熟繁榮時期,經書商刊刻、文人傳抄和民間藝人的口傳,保存了大量長篇敘事吳歌。 「五四」運動前後,北京大學發起了歌謠運動,《晨報副鐫》于1920年起連載吳歌,其後陸續編輯出版了《吳歌甲集》(顧頡剛)、《吳歌乙集》(王翼之)、《吳歌丙集》(王君綱)、《吳歌小史》(顧頡剛)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又輯成《吳歌丁集》(顧頡剛輯、王煦華整理)、《吳歌戊集》(王煦華輯)、《吳歌己集》(林宗禮、錢佐元輯),大量吳歌得到搜集、整理和研究。特別是長篇敘事吳歌的發現、挖掘和「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歌謠卷的編纂出版,使大量的吳歌得到了搶救性的搜集和保存。進入21世紀,有關部門又編輯出版了《中國•白茆山歌集》、《中國•蘆墟山歌集》、《吳歌遺產集粹》和《中國•吳歌論壇》等幾百萬字的吳歌口述和研究資料。 吳歌以民間口頭演唱方式表演,口語化的演唱是其藝術表現的基本方式。吳歌是徒歌,在沒有任何樂器伴奏的情況下吟唱。其類型大致有引歌(俗稱「歌頭」,長篇敘事歌稱「鬧頭」)、勞動歌、情歌、生活風俗儀式歌、兒歌和長篇敘事歌等幾種。劉半農為顧頡剛的《吳歌甲集》作序說:吳歌的意趣不外乎「語言、風土、藝術三項」,而「這三件事,乾脆說來,就是民族的靈魂」。吳歌不僅是吳語地區至今仍然存活在民間的口頭文學形式,具有一定的認識價值(社會、歷史、風土、世界觀等)和審美價值(藝術),而且也是研究方言的珍貴資料。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