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05 17:22:40
桃花塢木版年畫產生于明代,當時在蘇州七裡山塘和閶門內桃花塢一帶有數十家畫鋪,年產量多達數百萬張,故以桃花塢為名。 桃花塢木版年畫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間,最繁盛時期有張星聚、張文聚、魏宏泰、呂雲林、陸福順、陸嘉順、墨香齋、張在、泰源、張臨、季祥吉等畫鋪,稍後出現的王榮興、陳同盛、陳同興、吳錦增、吳太元、鴻雲閣等畫鋪在當時亦有不小的影響。桃花塢木版年畫曾流行江蘇、上海、浙江等處,遠銷湖北、河南、山東各地,並流傳到國外,日本的浮士繪等版畫藝術受其影響甚大,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等亦有桃花塢木版年畫作品收藏。 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畫、刻、印分為三大譜系,在長期的創作、生產實踐中,身懷絕技的老藝人各自摸索出了獨特的經驗,形成了一整套特殊的工藝製作程式。 桃花塢木版年畫製作一般分為畫稿、刻版、印刷、裝裱和開相五道工序,其中刻版工序又分上樣、刻版、敲底和修改四部分,其主要工具為「拳刀」,同時以彎鑿(剔空)、扁鑿、韭菜邊、針鑿、修根鑿、扡鑿、水缽、鐵尺、小棕帚等工具配合使用。套色印刷亦有一套程式,主要包括看版、沖色配膠、選紙上料(夾紙)、摸版、扡紙、印刷、夾水等步驟。 桃花塢木版年畫繼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兼用人工著色和彩色套版,以門畫、中堂、條屏為主要形式,題材多為祈福迎祥、驅凶避邪、時事風俗、戲曲故事等。 近三十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桃花塢木版年畫的實用功能大大減弱,而純粹的觀賞功能反倒有所提高。市場的變化影響到桃花塢木版年畫中傳統技藝的留存,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木版年畫的手工製版和印刷技巧造成巨大衝擊。在此情勢下,桃花塢木版年畫的畫鋪越來越少,傳統雕版技藝和染色印刷技術的傳承也越來越困難,急需搶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