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風箏製作技藝

admin

/ 2012-12-05 17:32:55

風箏製作技藝•濰坊風箏 申報地區或單位:山東省濰坊市 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北瀕渤海灣,南臨黃海,春天風多雨少,且風向單一,暫態波動小,風力基本呈正態分佈。正是這樣特殊的地理環境孕育產生了濰坊風箏,其生產製作集中在寒亭區楊家埠一帶和奎文區、濰城區。 濰坊風箏興于明初的楊家埠村。那時,村民已有木版年畫的刻印技術,利用每年春天的空余時間,用印年畫的紙張、顏料,繪製出各種圖案,紮制風箏。開始時僅自娛自樂或饋贈親朋好友,後逐漸發展為商品。至乾隆年間(1736—1795),風箏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手工業。 明代濰坊風箏以板子風箏為主,後逐步形成了以硬翅風箏為主,以長串蜈蚣為最(最長可達三百六十多米)、軟翅風箏為巧、筒子風箏為奇的造型系列,內容有人物故事、鳥獸、魚蟲等。目前,西楊家埠村風箏紮制專業戶近百家,風箏品種達三百余種,年產近百萬只,主要傳承人為楊其信、楊其民、楊連敏、楊乃忠、楊學順等。 濰坊風箏具有起飛平穩、放飛高的特徵。無論是軟翅、硬翅還是串式、立體式的風箏,除了板子風箏需要墜外,其他不需要任何輔助物都能平穩地直升藍天。其紮制方法雖簡單,少則竹條三根,多不超過七根,但講究竹條均勻、骨架周正、左右對稱、重心拴線,形象簡練,色彩鮮豔,對比強烈。但近年來,因考慮製作成本而忽略了傳統的文化內涵,變換了材料,使用尼龍布和炭素鋼管,丟失了傳統技藝,也失去了濰坊風箏的地方特色。 風箏製作技藝•南通板鷂風箏 申報地區或單位:江蘇省南通市 南通市位於江蘇省東部、長江入海口北岸,三面環水,氣候溫和,風量、風速、風力較為均勻,非常適宜形體較大的板鷂風箏放飛。板鷂風箏因造型如一塊平板,故名。其製作集中在南通市郊的閘東鄉、閘西鄉、秦灶鄉和通州市的李港鄉、劉橋鎮、四安鎮等地。 南通板鷂風箏又稱「哨口板繇」,源于北宋。它融紮裱造型、配色繪畫、音律設計、「哨口」雕刻于一體,其形狀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以六角板鷂為多(即由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組合而成的有六個凸角的風箏),也有由多個這樣的幾何圖形組合而成的「七聯星」、「九聯星」、「十九聯星」等。大者丈余,小者盈尺,裝飾圖案多為工筆重彩,內容有「八仙」、「鳳戲牡丹」、「三國故事」等,喜用紅、黑、青、紫色,以造成強烈的色彩對比。風箏上綴滿了大小不等的「哨口」,多者達數千。「哨口」由哨面和哨筒兩部分組成。哨面通常用竹片或質地鬆脆的木塊雕刻而成;哨筒分管狀和球狀兩大類,管狀哨口統稱「哨」,古時多用竹筒內膜及鵝毛管等製成;球狀哨口統稱「口」,通常用葫蘆、果殼、蠶繭等製成。標準的哨口板繇無論大小,均可承受5級以上風力,即使在7-8級大風中,仍可穩懸于數百米的高空,併發出美妙的聲音。 南通板繇風箏的基本特徵在於「哨口」設計,哨口的大小形狀和材料的差異,使發出的音量、音質、音調千變萬化。南通市現有風箏愛好者兩萬余人,藝人千余名(其中雕哨藝人五十余人),主要傳承人為王澤君、黃智靈、王德清、顧繼榮、高煥文、高郁文、周廣泉、郭承毅、高則先、高則菜、陸桂林、陸寶如等。近年來,李港鄉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風箏之鄉。但健在的「哨口」雕刻大師均年過半百,有的畫師已年過花甲,能畫會雕者越來越少,且小型的風箏展館和風箏協會均屬民間組織,處於自生自滅狀態。 風箏製作技藝•拉薩風箏 申報地區或單位:西藏自治區拉薩市 拉薩風箏流行於西藏拉薩、日喀則、澤當等地,並傳播到鄰國尼泊爾、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層。十三世達賴喇嘛偏愛風箏,曾為專供風箏和加工箏線的「上哉」加封印章。 藏曆八月衛藏地區風力較足,是放風箏的季節。民間認為,風箏放早了,秋季就會過早終結。拉薩風箏的放飛有許多規定。在時間上,拉薩在雪頓節後放飛,日喀則必須由東頭宗的俗官先行放飛。風箏的形制與使用有年齡的規定,如六軸、八軸、十軸風箏,必須按年齡大小分開選擇。藏族風箏形態較為單一,多為菱形平面,但講究彩繪圖案,有「加沃」(大鬍子)、「古瑪或古那」(釘頭或黑頭)、「米洛」(瞪眼)、「其瓦」(齜牙)、「幫典」(圍裙)、「嘎林」(腿骨號)六種。因色彩豔麗,放飛時天空一片斑斕。平時這些風箏懸掛在牆,視為升騰運氣的聖物。 拉薩風箏的放飛技巧體現在空中的爭鬥玩耍。放線與收線的微妙變化,可以使風箏在空中迅速地升降、旋轉、左右打滾。最大的特點是「打架鬥毆」,最後斷線飄走者為敗。各種打鬥技巧最後都集中在「絞線」上,線的品質至關重要,故在製作時有一道工序即上「那」。「那」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碎粉,加入一種粘性較好的植物「旺拉」,調上搗碎的大米、白糖和水攪拌煎熬。等冷卻到一定溫度時,將「那」放在手心,將風箏的線從指間穿過,使粘上粗細不等的「那」如同鋸齒。拉薩風箏的製作具有季節性。每年秋季在拉薩、日喀則等城鎮有人專門做風箏出售。日喀則的拉達卡其和拉薩的次仁等家族風箏製作技術精湛、特色鮮明,頗有影響。但現在一批有造詣的風箏藝人相繼去世或年邁古稀,技藝面臨失傳。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