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嵊州吹打

admin

/ 2012-12-05 17:48:33

嵊州吹打起源于民間的廟會活動。據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嵊州就有「村民社賽」、廟會祭祀活動。千百年來世代相傳,到明代中葉,境內村村有廟有祠堂,廟堂之中又有戲臺。 1949年至20世紀80年代,嵊州民間音樂逐漸形成東西鄉兩大派系,西鄉一派以長樂鎮農民樂隊為代表,在傳承中逐漸形成鑼鼓與吹奏相結合的演奏方式,其中「尖號」的吹奏方法,將吹氣演奏改為吸氣演奏,使得號聲更加高亢激越,穿透力、傳遞力更強。這種吸氣演奏法在全國民樂吹奏樂器的演奏中是極為獨特的。其樂隊編制的特點是「五鑼、三鼓、三大鑼」配套組合,吹奏樂器包括嗩呐、長號等,另外還有絲弦樂器。主要傳統樂曲有《轅門》、《繡球》、《妒花》、《十番》、《節詩》、《將軍令》等。東鄉一派以黃澤農民樂隊為代表,偏重于絲弦樂演奏,風格傾向于纖柔細膩,曲目多為民歌小調及一些傳統的民間絲竹樂曲。 嵊州民間音樂是越劇音樂的基礎,也是越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越劇唱腔及伴奏音樂的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嵊州吹打也是「浙東鑼鼓」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對於浙東民間音樂的產生發展及浙東民俗風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