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05 18:13:23
天臺縣位於浙江省東部,這裡山林茂密,盛產山漆、苧麻、香樟等漆藝所需的天然原材料。早在東晉時期,幹漆夾苧已在天臺民間得到應用,經歷代工匠不斷努力,技藝逐步成熟。唐代中期,僧人思托在日本用此法制作了鑒真坐像,被日本奉為國寶。 幹漆夾苧有完整的技藝流程,其製作由48道工序組成,從型模、上灰、夾苧、披灰到上漆、砂光、上朱、磨光、貼金,均採用苧麻、生漆、古瓦粉、火山灰、桐油、朱砂、五彩石等天然材料。在麻布、漆料層層包粘、反復打磨後再塗以朱砂等輔料,貼上金箔和砑光,整個製作過程全由手工完成。經多種技藝處理後,成品綜合體現出雕塑、彩繪、金裝的藝術魅力。幹漆夾苧的成品主要用於佛教造像,宮殿、廟宇建築物的裝飾、保護及民間器材的製作,具有經久不蛀、光澤潤亮、不開裂、不變形等特點。其代表作除鑒真坐像外,還有供奉于日本清淳寺的由宋代張延皎、延裘兄弟所作的釋迦牟尼像,現存天臺山萬年寺的由謝秀旺在1984年所作的觀音像及南京博物館收藏的湯春甫于1991年所作的釋迦牟尼像。 目前天臺山幹漆夾苧技藝的主要傳人為湯春甫及其藝徒鄭丙瑞、金紅初等,他們所製作品為49個國家和地區所收藏,多次榮獲國際和國內工藝美術金獎。天臺山幹漆夾苧技藝不僅有重要的工藝和藝術價值,而且在修復古建築、古文物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實用價值,能達到整舊如舊的效果。由於對從業人員素質要求高,而且學藝時間長,幹的又都是手工活,所以青年人多不願加入幹漆夾苧這一行業。隨著老藝人的陸續退休,如何繼承幹漆夾苧這門絕活已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問題。此外,受利益驅動,有的作坊不嚴格按傳統技藝操作,在製作過程中使用現代化學合成材料,導致贗品充斥市場,真正的手工藝製品反而銷售困難,發展空間日益縮小。在此情勢下,需要積極採取措施,保障幹漆夾苧技藝的傳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