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泗州戲

admin

/ 2012-12-05 18:24:30

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劇種之一,原名拉魂腔,流行於安徽淮河兩岸,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它與山東的柳琴戲、江蘇的淮海戲同是由「拉魂腔」發展而來,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血緣關係。泗州戲的形成說法不一,許多人認為它發源于蘇北海州一帶,原是當地農民以「獵戶腔」和「太平歌」等民間曲調即興演唱的小戲,後傳入泗州並吸收當地民間演唱藝術,形成安徽的「拉魂腔」泗州戲。1920年前後,泗州戲才有固定的班社演出,並開始進入城市。 泗州戲有傳統大戲八十多個,小戲和折戲六十多種,代表劇碼有《三蜷寒橋》、《楊八姐救兄》、《樊梨花點兵》、《皮秀英四告》、《大花園》、《羅鞋記》、《絨花記》、《跑窯》、《拾棉花》等。泗州戲的唱腔隨意性很強,演員可以根據自身嗓音條件隨意發揮,故名「怡心調」。男腔粗獷豪放,高亢嘹亮;女腔宛轉悠揚,結尾處多翻高八度拉腔,明麗潑辣,動人魂魄。其伴奏樂器以土琵琶為主,輔以三弦、笙、二胡、高胡、笛子等,另有板鼓、大鑼、鐃鈸、小鑼四大件打擊樂器。 泗州戲的腳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頭、小頭、醜等幾類,其表演在說唱基礎上大量吸收民間的「壓花場」、「小車舞」、「旱船舞」、「花燈舞」、「跑驢」等舞蹈表演形式,受戲曲程式規範的影響不大,帶有明快活潑、質樸爽朗、剛勁潑辣的特點,充滿濃郁的皖北鄉土氣息。演出時有許多獨特的身段和步法,如四台角、旋風式、剪子股、仙鶴走、百馬大戰、抽梁換柱、燕子撥泥、懷中抱月、鳳凰雙展翅等,演員必須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協調與配合。 泗州戲與皖北人民的生活、習俗有著密切的聯繫,顯示出強烈的地域文化特徵。但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飛躍發展,觀眾逐步減少,演出虧損,傳統技藝瀕臨失傳,泗州戲的生存出現了危機,迫切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扶持。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