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泉州北管

admin

/ 2012-12-06 13:27:00

泉州市泉港區地處美麗富饒的湄洲灣南岸,鄰近港澳,面對臺灣,是閩南語和莆仙語兩語系的交匯地帶。這裡既有南音、薌劇、高甲戲、木偶戲,又有莆仙戲等民間藝術形式。泉州北管正是生長在這一特殊地理環境和藝術氛圍中的一朵民間音樂奇葩。 「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調」、「曲仔」,是廣泛流傳于泉州市泉港區的一種絲竹音樂,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也都有北管社團。清光緒初年,江淮一帶的民間音樂隨著海上運輸船隻、南下鹽兵、淮河難民等進入泉州市泉港區,逐漸形成泉州北管音樂,泉州北管經歷了萌芽發展期(19世紀70年代後期至20世紀20年代)、鼎盛期(20世紀20年代後期至50年代初期)、低潮期(20世紀50年代後期至於1976年)、恢復期(1977年至1994年)和革新發展期(1995年至今)五個階段,一直傳承至今。 北管分為曲和譜兩大類,曲即聲樂曲,譜即器樂曲。曲大多數來源於明清以來的江淮小調,譜大多數來源於廣東音樂、江南絲竹和京劇曲牌。歌詞以敘事抒情、寫景抒情居多,在樂句、樂段、樂曲結束處常使用襯詞「哎喲」,演唱採用官話(湖廣話,相當於現代的普通話),在曲的前奏部分和樂句、樂段結束處演唱者常是邊唱邊執打擊樂器伴奏,給曲子增添了很多生氣。演唱中常出現提高八度的狀況,同時還借鑒莆仙音樂、南音的一些演唱方法,使歌聲高亢有力、悠揚柔婉。譜演奏時一般不用鑼鼓,只用板或木魚鼓打強拍。以多首曲牌聯綴的形式較為常見,也有以板式變化手法構成的曲式。樂隊沿用江南絲竹樂器,參用閩南、莆仙音樂的樂器,主奏樂器為京胡、笛子,另有月琴、三弦、雙清等特色樂器。泉州北管代表性曲牌有曲【四大景】、【採蓮】、【採桑】、【玉美人】、【紅繡鞋】、【出漢關】、【打花鼓】等,譜【六串】、【草琴】、【廣東串】、【蘇州串】、【花六板】、【三板】、【將軍令】、【太平歌】、【平板】、【行板】、【八板頭】、【大八板】、【江南大八板】等。 泉州北管的音樂風格既保留江淮一帶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閩南、莆仙音樂的柔婉秀麗,具有遒勁、樸實的個性,素有「天子傳音」的譽稱。做好泉州北管的挖掘整理工作對於研究臺灣北管、日本御座樂與泉州北管的淵源關係,中日、閩台和泉港與廣東、江蘇、浙江的文化交流、經濟貿易以及福建民間音樂閩南色彩區和莆仙色彩區的過渡等問題具有重要作用。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