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閩西漢劇

admin

/ 2012-12-06 13:32:58

閩西漢劇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屬西皮、二簧聲腔體系,舊稱外江戲,亦稱亂彈,主要流行於閩西、粵東、贛南、閩南、臺灣等地,影響遍及東南亞地區。清代乾隆年間,亂彈流入閩西後,不斷吸收當地方言和民間音樂,于嘉慶年間逐步衍化成閩西本地的地方戲曲劇種,原來稱為亂彈,上世紀30年代初定名為漢劇,50年代末為與湖北漢劇相區別,正式改稱閩西漢劇。 根據劇碼清單,閩西漢劇可查的傳統劇碼總數有836個,《醉園》、《蘭繼子》、《時遷偷雞》、《臧眉寺》、《審六曲》、《洛陽失印》、《百里奚》、《大鬧開封府》、《二進宮》等是其中的代表性劇碼。閩西漢劇的腳色行當分生、旦、醜、公、婆、淨六大類,表演程式各行當不同,即使是同一行當也有差異。每個行當均有一套傳統的基本功,如「倒吊蓮」、「畫眉跳架」、「過火坑」、「跳刀尖」、「桌上翻」等武功技藝就為閩西漢劇所獨有。 閩西漢劇唱腔以西皮、二簧為主,兼用昆腔、梆子腔、弋陽腔等多種聲腔,並吸收了大量在閩西、閩南廣泛流行的民間小調和佛、道教音樂。在閩西漢劇的聲腔中,各行當有不同的發音方法。小生、青衣、花旦、正旦用假嗓;老生、老旦、醜用本嗓;黑淨發炸音;紅淨真假嗓結合,強調鼻腔與後腦共鳴,嗓音清純洪亮,行腔雄渾舒展,剛柔相濟,在全國較為少見。道白與唱詞以官話為基礎,押中州韻,又結合閩西方言,故有「土官話」之稱。閩西漢劇的樂隊建制與其他皮簧劇種有明顯區別,它以吊規、提胡、洋琴、小三弦「四大件」為基礎,加上椰胡、中胡、阮、竹笛、嗩呐、號頭等民族樂器。樂器中的吊規、大蘇鑼極具特色,吊規狀如牛角,又名牛角弦,發音高尖、清脆,是閩西漢劇的領奏樂器;大蘇鑼直徑80公分左右,重十七八斤,體積巨大,奏出的音樂古樸雅靜,舒緩悠揚。 閩西漢劇和亂彈及湖北漢劇有著親緣關係,可以從中梳理出地方聲腔劇種流變的基本軌跡。在現代化進程加速的今天,閩西漢劇也遭遇了生存危機,亟待搶救、保護。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