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06 13:33:58
北路戲俗稱福建亂彈、橫哨戲,是清代中葉傳入福建的亂彈與當地民間戲曲融合形成的一種地方戲曲聲腔劇種,曾流行於閩北、閩中及閩東等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是代表清代亂彈聲腔的珍稀劇種。亂彈進入福建後產生了上路班、下路班、北路班、南路班等戲班,其中以北路班最為強盛,其他各路戲班相繼解散後,北路班仍活躍在閩東北一帶,北路戲即由此而得名。 北路戲的唱腔除極少數具有高腔曲牌體特徵外,大多數均屬板腔體,曲調旋律優美,節奏歡快,行腔順暢,帶有敘事性的表現特徵。其道白、唱腔均使用普通話,這已成為北路戲的一個突出特色。在數百年的演出活動中,北路戲總結出一套深為廣大觀眾所喜愛的表演形式,不管什麼腳色行當,都以手、眼、身、法、步等肢體語言來表現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動,推動劇情進展,這種對形體動作的強化和對人物內心活動的外化與唱腔緊密結合在一起,唱與做高度和諧,形成許多且歌且舞、兼文兼武的表演藝術形式,豐富了戲劇的表現力。北路戲的代表性劇碼主要有《探陰山》、《對珠環》、《紙馬記》、《鳳嬌與李旦》等。 作為福建有影響的珍稀劇種之一,北路戲有著極深的文化內涵和極高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