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歌仔戲

admin

/ 2012-12-06 13:34:57

歌仔戲是以閩南歌仔為基礎,吸收梨園戲、北管戲、高甲戲、潮劇、京劇等戲曲的營養形成的閩南方言戲曲劇種。20世紀初,歌仔戲興于臺灣島內,不久傳及廈門,並迅速流布閩南地區和東南亞華僑聚居的地方。 歌仔戲初以一男一女的對唱為主,後發展為有生、旦、醜三行並兼備科、曲、白的成熟戲劇。其生行有小生、老生、文生、武生,旦行有苦旦、正旦,醜行有三花、老婆等腳色。眾腳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歌仔戲的內容以演唱民間故事為主,劇碼有《陳三五娘》、《劉秀複國》、《八仙過海》、《濟公傳》、《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多強調忠孝節義,一般沒有固定劇本,至今仍沿襲以「戲先生」講戲並分配角色的方式演出。歌仔戲曲多白少,格律自由,在一百多種傳統曲調中,既有悠揚高亢的【七字調】、【大調】和【背思調】,又有民謠訴說式的【臺灣雜念調】,更有憂鬱哀傷的各種哭調。此外,它還吸收了臺灣當地的民歌小調和部分戲曲音樂作為補充。歌仔戲的主要伴奏樂器有椰胡、大簡弦、京胡、嗩呐、單皮鼓、鑼、鐃鈸等,按照表演形式和劇場形態的不同,可分為落地掃歌仔陣、野台歌仔戲、內台歌仔戲等,隨著廣播電影電視等大眾傳媒的興起,廣播歌仔戲、歌仔戲電影及電視歌仔戲等也相繼湧現出來。 歌仔戲自誕生後,兩岸戲班及藝人演出交流不斷,作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創造共同擁有的寶貴藝術形式,歌仔戲已經成為維繫兩岸人民精神文化的一條重要紐帶。保護和發展歌仔戲對於弘揚中華民族的戲曲文化,推動祖國的和平統一事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受現代文化藝術形式和流行風尚的影響,歌仔戲現在主要只在中老年人中流行,青年人已不再對其感興趣,這樣的現狀極大地影響了歌仔戲的生存和傳續,需要制定措施加以保護。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