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福州伬藝

admin

/ 2012-12-06 13:36:45

福州 藝是一種傳統的曲藝唱曲形式,流行於福建省的福州市及閩侯、長樂、連江、福清等縣,並傳播到臺灣省及港澳地區,在緬甸、新加坡、印尼等國的福州籍華僑聚居區也有演唱。它原名 唱。自1943年從業藝人成立「福州市藝樂唱聯誼會」始,定名為福州 藝。 相傳福州伬藝是由民間賣唱藝人在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參照民間社火活動創造發展而來,約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間。清代出現了不少以表演藝為主的民間班社,稱為「社」,著名的有達雲霄、駕雲天、雅樂天、同樂軒等。太平天國時期,浙江、安徽、江西的流民大量逃亡福建,隨來的藝人聚集在福州的經院巷和較場沿一帶,以江淮小調、蓮花落及弋陽腔沿街賣唱,對當地的 藝產生較大影響。抗日戰爭後, 藝表演漸趨衰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有關部門對福州 藝進行扶持,成立了福州市 藝工作者聯誼會,建立了5處專門表演 藝的場所,並組織藝人成立演出隊和演唱小組進行演出。1960年又成立了以表演 藝為主的福州市曲藝團,使這門傳統藝術得以復興。 福州 藝使用福州方音說唱,表演形式通常為一至二人自操二胡或三弦說唱表演,以唱為主,間有說表,另有人以三弦、月琴、低胡等伴奏。其中說唱表演的長篇節目稱為「評話」,多人各操二胡、三弦、月琴、低胡及板鼓、檀板、摔磬、單鈸、橫笛、笙、小嗩呐等自行伴奏圍唱或輪遞演唱的方式稱為「全堂」。傳統社火表演中進行的藝表演還輔助以跑旱船、踩高蹺、台閣、馬上、打蓮花棍等雜技性的動作表演。福州 藝的唱腔曲牌分「逗腔」、「江湖」、「歌」和「小調」四類,另有【採蓮鼓】、【賀年歌】、【螃蟹歌】、【數落】等民間小調。其節目以中篇故事為主,輔之以散曲演唱。傳統節目按照使用的唱腔曲牌,分為江湖本、歌本、逗腔本和小調唱篇四類,其中屬於江湖本的代表性節目,有《珍珠塔》和《金龜母》等,屬於「歌本」的代表性節目有《白扇記》和《揀茶記》等,屬於逗腔本的代表性節目有《紫玉釵》、《猴告狀》、《靈芝草》和《王昭君》等。這些節目是福州 藝節目的主體,此外尚有各種曲調綜合運用的平講。20世紀後半期出現了不少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節目,影響較大的有《紅色三兄弟》、《錦繡河山》、《一幀照片》、《思歸》等,同時還整理演出了《思凡》等一些優秀的傳統曲目。 進入21世紀以來,福州 藝的發展處於瀕危狀態,書場已經全部消失,高臺演出也從20世紀30年代的每年四千余場銳減到現在的每年不到三百場。人才青黃不接,曲本散失嚴重,演員已不足15人,流派藝術嚴重失傳,招生傳習困難重重,急需加以有效扶持和大力保護。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