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聊齋俚曲

admin

/ 2012-12-06 13:58:29

聊齋俚曲的流傳地區主要在山東省淄博市,蒲氏家族及後人是其主要傳承者。聊齋俚曲是清初大文學家蒲松齡將自己創作的唱本配以當時流傳的俗曲時調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音樂文學體裁,因蒲松齡的齋名為「聊齋」,故稱「聊齋俚曲」,也有人稱「蒲松齡俚曲」。 淄川是明清俗曲重要流布地區之一。蒲松齡坐館三十餘年的西鋪畢家是豪門貴族,一直就有編寫演唱俚曲的傳統,這給蒲松齡編寫俚曲故事準備了極好的社會氛圍和條件。蒲松齡集一生之閱歷,匯明清俗曲之精華,取諸宮調、南北曲的曲牌聯套成曲,于晚年完成了15部俚曲的創作。無論是在文學方面,還是在音樂方面,這些俚曲均具有極高的價值。聊齋俚曲曲目有《耍孩兒》、《玉娥郎》、《粉紅蓮》、《疊斷橋》等。 聊齋俚曲生動地反映了封建時代晚期的人民生活,為群眾所喜聞樂見,長期在當代社會中傳唱流傳,成為山東地區一種獨樹一幟的群眾性藝術形式。聊齋俚曲以獨特的魅力影響了其他姊妹藝術的發展,單以戲曲為例,俚曲故事改編劇本的就有五音戲、柳子戲、川劇、京劇、秦腔、河北梆子等。 現存聊齋俚曲手抄本15種(原著佚失),均已整理、出版。遺存較原始曲牌五十余支,1962年搜集十余首,近年從古籍文獻中查尋、翻譯三十多首,尚有部分失傳曲牌有待查找。現在會唱俚曲的人已漸衰老,俚曲研究者也寥若晨星,有必要加以搶救和保護。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