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高密撲灰年畫

admin

/ 2012-12-06 14:06:11

山東省高密市姜莊的撲灰年畫亦稱「民間寫意畫」,作畫時先用柳枝燒制的炭條打好草稿,然後用毛筆勾描,再用白紙拓印,一稿可拓撲多張,「撲灰」由此得名。撲灰後的畫稿還要加以手繪,經多道工序後才能成畫。 撲灰年畫相傳形成于明代成化年間,初時一些民間畫工臨摹廟宇壁畫出售,因為臨摹需要大量底稿,故在傳統民間壁畫底稿「撲粉」拓印法的基礎上形成了「撲灰」拓印法。「撲粉」和「撲灰」最大的差別並不在於材料的運用,而在於「撲粉」是使用現成的粉本(即樣本),而「撲灰」則需要先對原作加以臨摹。「撲粉」是直接印製,用一次印一次,「撲灰」是一次摹仿多次印製。因為有了臨摹這一程式,故撲灰年畫在發展過程中極善於吸收各種繪畫因素和造型風格,以適應人們的審美趣味。清初撲灰年畫吸收了文人畫的藝術因素,嘉慶年間又對天津楊柳青、濰縣楊家埠兩種木版年畫的技術進行了吸收與改造,逐漸形成具有濃郁地方風格的年畫派系。咸豐年間高密湧現出一大批年畫制手,出現了「老抹畫」、「紅貨」兩個主要流派。 撲灰年畫的製作特點使其無法脫離傳統的手工撲拓、繪製技藝,由此造成製作週期長、工藝講究、產量有限的特點,這樣撲灰年畫便無法與製版印刷的新年畫技術競爭市場,至光緒年間整個行業開始衰落。時至今日,撲灰年畫技藝在高密地區的傳承已是後繼無人。作為一個獨特的年畫品種,反映了社會文化和風土人情,保存了中國民間繪畫的傳統技能,有必要對之進行搶救和挖掘。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