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會員名稱

你的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忘記密碼

會員*

電郵*

*輸入錯誤,請重新輸入
返回登入

登記

會員

密碼

電郵


性別


生日


居住地


*所有資料必須填寫

河洛大鼓

admin

/ 2012-12-06 14:19:40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陽琴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陽琴書舊稱「琴音」,早期的伴唱樂器是我國傳統的七弦古琴。「琴音」在官宦、商紳和文人之間傳唱,詞曲典雅,流入民間後,改稱「琴書」,其琴也改為揚琴。洛陽琴書早期演唱方式多為閉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細膩,字少腔多,節奏緩慢拖遝,其演唱書目也多為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的中、短篇故事。19世紀初,河洛大鼓由洛陽琴書和「單大鼓」結合,並吸收了河南墜子的一些曲調而形成。其早期被人們稱為「大鼓書」、「鼓碰弦」、「鋼板書」。20世紀50年代初定名為河洛大鼓。唱腔屬「板腔體」,板式豐富,方便演說各類書目。在傳統節目中,以公案書、武俠書和袍帶書等長篇書目為多。 在河洛大鼓傳承過程中,先後出現過許多知名的藝人。第二代傳人有「說書狀元」之稱的張天倍,在洛陽幾乎家喻戶曉;第三代傳人程文和,享譽豫西,並曾代表河南參加全國首屆曲代會,一曲《趙雲截江》受到國家領導人的讚賞;第四代傳人段介平,以及原河南省曲藝團團長王小岳等,都曾獨樹一幟,聞名遐邇。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洛陽曲藝跌入低谷,許多市、縣取消了曲藝團隊,曲藝演員大多改行或流入民間,自生自滅。近些年來,一些知名老藝人相繼過世,後繼乏人,這一在洛陽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曲藝品種瀕臨消亡,急待搶救和保護。


標題



內容



其他資料



連結


認證碼: